样稿:
上篇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
【论断】《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准备公布的党纲。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在《宣言》正式发表24年后,由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新的德文版合作撰写的第一篇序言。序言开首的这段文字简述了《宣言》产生的由来和背景。从直接缘由看,《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国际工人组织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件,从更开阔的历史背景看,则是无产阶级成长成熟、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的产物。
资本的形成和增殖以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为条件,资产阶级靠剥削雇佣劳动而积聚财富,因而无产阶级从它来到世间的第一天起便与资产阶级处于矛盾对立之中。这种矛盾对立到十九世纪中叶日趋尖锐,其突出表现是工人运动的兴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起的持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武装起义。工人在反抗资本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正义者同盟便是其中之一。正义者同盟是一个由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革命组织,后来也有其他国家的人加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在实际斗争中,同盟的领导者逐渐认识到,原先信奉的理论及传统活动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有新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同盟开展工作,因此他们邀请正致力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协助同盟进行改组。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受邀参加了大会,并为会议起草了供讨论的纲领性文件《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取代正义者同盟原来“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这次会议实质上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1847年11月,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会议。会前,恩格斯受托,以《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为基础,起草了新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一草案,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再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纲领。他们遂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写就了这份纲领,这就是于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行动纲领,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
文中提到的“二月革命”,是指1848年2月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革命在欧洲1848-1849年革命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论断】《宣言》的一般原理至今还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时隔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基本判断。《宣言》正文并未出现“一般原理”这一概念,那么本篇序言中所说的一般原理指的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使用过两个概念,“《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这两个概念与“一般原理”在内涵上非常接近,或许可以通过恩格斯在两处对《宣言》“基本思想”的概括去理解本篇序言所说的一般原理之所指。前一篇序言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后一篇序言写道,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从恩格斯的概述可以看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或一般原理亦即唯物史观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序言中肯定《宣言》中这些原理的正确性,表明他们依然坚持《宣言》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认为这些原理也应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遵循。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只是说《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这不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分析或结论都是完全正确的,恰恰相反,他们在下一句紧接着就指出,对《宣言》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将这两层意思统一起来,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完全正确”的涵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论断】《宣言》一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又一基本判断,即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看待和运用《宣言》中的一般原理。那么,《宣言》中哪些内容“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呢?序言在后续论述中列举了三个方面:一是《宣言》第二章提出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为“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预”而必须采取的十条措施,在经过二月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以后,其中有些地方被革命实践证明“已经过时了”。巴黎公社的实践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宣言》的十条措施中并未包含这一重要内容;二是《宣言》第三章对各种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只是针对到1847年为止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们中有些已偃旗息鼓,而且此后还出现了其他形态的社会主义思潮,因而这种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三是《宣言》第四章提出的关于共产党人对反对党派的态度,因为这些党派中的大部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所以虽然联合和支持各党派展开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一原则是正确的,但《宣言》关于这些党派的论述也“已经过时”。
由此可见,《宣言》所提出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它的“一般原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些原理经过时间的洗礼,直到现在依然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坚持;其二是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或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作出的分析,它们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在运用时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搬。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科学态度。
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促了,我们来不及做这件工作。
【论断】我们没有权利对《宣言》加以修改。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了对《宣言》这一“历史文件”的基本态度。上一段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他们对《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及实际运用的基本态度,这一段他们进而表达了对《宣言》本身的态度。尽管经过二十多年时间,历史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工人运动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许多新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也已认识到,《宣言》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和对特定历史现象的分析已不合时宜,但他们选择了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认为自己已没有权利对《宣言》加以修改。《宣言》以后以不同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两篇序言,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单独为《宣言》不同语言版本写了五篇序言。最后一篇序言写于1893年,与第一篇序言相距21年时间,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这种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只是通过序言对《宣言》作必要的说明、补充或引申,而从未对《宣言》实质内容进行修改。?
上篇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只能认为这件事(《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
【论断】对《宣言》新俄文版的问世,人们的反应已大不相同。
本篇序言的撰写时间离《宣言》的第一个俄文本问世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巴枯宁是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翻译了《宣言》的第一个俄文全译本,这个译本出版于1869年。马克思恩格斯为之作序的《宣言》第二个俄文本,是由俄国著名共产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于1882年出版。在这一时期内,欧洲无产阶级运动呈不断扩大之势,俄国在欧洲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序言开篇的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人们对《宣言》两个俄文本出版的不同感觉或反应,第一个译本出版时被视为一件“奇闻”,如今对这个译本的问世人们已不可能再有这种看法,来反映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并据此分析俄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当时(1847年12月),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正好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那时,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美国正通过移民吸收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论断】撰写《宣言》时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非常狭小。
这段文字描述了《宣言》撰写年代欧洲无产阶级运动的状况。首先是运动波及的地区很有限,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宣言》第四章在阐述共产党人对反对党派的态度时,只提到了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其次,美国和俄国这两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没有发生值得关注的无产阶级运动,因而未进入《宣言》的分析视野;相反,这两个国家在当时是欧洲现存秩序即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柱,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原料及销售市场。这种状况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本序言时的情况形成很大反差。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
【论断】美国的情况在25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段文字论述了美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与欧洲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批欧洲移民的到来,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马克思恩格斯写这篇序言时,美国的大规模农业已震撼到欧洲的土地所有制,美国的工业开发已摧毁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垄断地位;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本土的无产阶级也迅速成长起来,反对资本主义的阵营和力量大大增强了。这就是本段文字开头所言“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的主要内容。
总序(名誉主编撰写)
第一部分 导言(作者撰写)
一、 写作背景与主要内容
二、 文本细读的原则与方法
三、 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本细读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共产党宣言》正文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
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三、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四、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