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帝国主义论的汉译传播研究/列宁著作汉译传播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2299004
  • 作      者:
    作者:郭巧云|责编:卢格蕙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巧云,女,汉族,1977年11月生,湖北潜江人,法学博士。现任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10余项。已在《社会主义研究》《人民论坛》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回答时代问题的智慧结晶,蕴藏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厚思想资源。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成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武器。百余年来,《帝国主义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经久不息的广泛探讨。本书以“《帝国主义论》的汉译传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思想内容、版本源流、文本解读、传播条件、传播历程、传播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方面渐次展开,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分析《帝国主义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进行版本考证;第二章主要探讨《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章重点阐述《帝国主义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第四章认真总结《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特点及其启示;第五章深入分析《帝国主义论》的汉译传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结语部分,主要总结全书内容,分析本书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帝国主义论》的汉译版本源流
一、《帝国主义论》的诞生及其主要内容
(一)《帝国主义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帝国主义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三)《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二、《帝国主义论》的主要汉译版本考证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版本简考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版本简考
(三)改革开放40年来的版本简考
三、《帝国主义论》的文本比较
(一)文本编排的比较
(二)核心术语的比较
(三)行文的比较
(四)专有名词的比较
第二章 《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帝国主义论》自身的思想魅力
(一)巨大的情感鼓舞力量
(二)科学的方法论指引
(三)深邃的思想穿透力
二、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共产国际的指导
(一)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共产国际的指导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列宁东方民族革命理论及其影响
(二)《帝国主义论》的传播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四、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翻译传播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
第三章 《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历程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术语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
(一)《清议报》:最早译介“帝国主义”
(二)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帝国主义》
(三)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帝国主义”话语论争
二、历史开端:“五四”时期《帝国主义论》的翻译和传播
(一)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及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
(三)《帝国主义论》在中国报刊的首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论》的翻译和传播
(一)星火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翻译和传播
(二)艰难挺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翻译和传播
(三)风云激荡:抗日战争时期的翻译和传播
(四)薪火相传:解放战争时期的翻译和传播
四、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帝国主义论》的翻译和传播
(一)崭新开局:新中国成立最初八年的翻译和传播
(二)曲折发展:1957—1966年的翻译和传播
(三)历经波折:1966—1976年的翻译和传播
五、改革开放以来《帝国主义论》的翻译和传播
(一)正本清源: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四大之前的翻译和传播
(二)恢复振兴: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之前的翻译和传播
(三)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之前的翻译和传播
(四)新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翻译和传播
第四章 《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特点及启示
一、《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从个体力量到有组织的集体力量
(二)传播内容:从翻译出版为主到翻译与研究相结合
(三)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为主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力
(四)传播对象:从知识精英到中共党员再到普通大众
(五)传播效果:总体显著、影响深远
二、《帝国主义论》汉译传播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正确方向
(二)增强文本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提高文本研究水平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队衔接的科学人才体系
(四)推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力
第五章 《帝国主义论》的汉译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推动构建中国反帝话语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通过批判实践构建反帝话语,实现话语舆论引导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创新,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三、促进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科学回答时代课题
(一)重新解释近代中国的时代境遇,不断调整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二)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民族现代化的方向
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提高民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普及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结语
参者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