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代的理论呼唤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⑧。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资本主义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如何深刻认识帝国主义本质、正确揭示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制定适合时代要求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迫切问题。列宁广泛地占有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批判地吸收当时关于帝国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和根源,全面阐述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和历史地位,创立了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
一、时代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革命者只有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那么,如何判别时代的特征呢?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⑨可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规定着时代的性质和特征,并*终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1. 资本主义的阶段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发生大转折的历史时期。这种大转折首先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就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在19世纪的*后30年间,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推动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开采、化工工业、汽车制造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纷纷涌现。不仅如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还引起工业生产部门在结构上的重大变化。如果说过去是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话,那么,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则是冶金工业、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并很快占据优势地位。然而,这种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体而言,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法国,由于对新兴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较慢;而美国、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运用*新技术发展本国的工业方面捷足先登、成效显著。
科学技术在推进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少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比如,在1904年的美国,占企业总数 23.6%的大企业,其工人数量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0.6%;到1909年,占企业总数25.9%的大企业,其工人数量更是占到了全国工人总数的75.6%。⑩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垄断现象。垄断组织在早前虽已出现,但只是个别现象。此后,1873年、1900年连续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加快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化过程。资料表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先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发展。其中,美国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典型。自从1879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第一个托拉斯组织后,托拉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1901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65%,成为美国第一家10亿美元公司。垄断不仅席卷整个工业,而且也席卷了银行资本领域。银行垄断资本支配着所有资本家和小业主的几乎全部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产地。总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2. 世界大战的阴霾
各国垄断资本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以维持高额垄断利润,总是力图对外扩张,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有利的投资场所。由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争夺。比如,英国用暴力攫取了450万平方英里土地,法国夺取了350万平方英里,德国夺取了100万平方英里,比利时夺取了90万平方英里,俄国夺取了50万平方英里,美国夺取了12.5万平方英里。11到19世纪末,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不仅那些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领土被抢占了,就连那些将来可能具有这种意义的领土也被抢先占领了。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号称“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自19世纪末开始逐渐丧失其工业垄断地位。恩格斯在1892年写道,英国“从1876年起,一切重要的工业部门都处于经常沉寂的状态”,“死气沉沉的萧条景象,各行各业的所有市场都出现经常的过饱和现象”。到19世纪90年代末,英国在煤炭、钢铁、机器等工业领域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主要工业品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1870年至 1913年,从各国工业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增长8.1倍,德国增长4.6倍,法国增长1.9倍,英国增长1.3倍。就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占比而言,美国从23%上升至38%,德国从13%上升至16%,英国从32%下降至14%,法国从10%下降至6%。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起来。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必然提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政治要求。其中,德国就极力推行旨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世界政策”。德国外交大臣伯 毕洛夫1897年在国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政策严重威胁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双方冲突不断发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英、法、俄为一方和以德、意、奥匈帝国为另一方的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彼此怒目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列宁曾经评价说:“美西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年)以及欧洲1900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里程碑。”15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点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战争时期。正如列宁所说,“曾经有过一个比较‘和平的’资本主义时代,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各个先进国家完全战胜了封建主义,而且能够*(比较地说)平静地、平稳地发展”,“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已经由一个更加动荡和跳跃、充满灾变和冲突的时代代替了,这个时代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典型的现象与其说是‘永无终结的恐怖’,不如说是‘以恐怖而终结’”。
3. 第二国际的破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持续的扩军备战和经济危机,导致物价飞涨、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条件恶化,激起了各国人民群众的大规模罢工和反战游行示威。1910年3月6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