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德国之根:从特里尔、柏林到法兰克福
一、浪漫诗人与论战斗士:从特里尔、波恩到柏林
(一)特里尔:美丽小城中走出的不凡少年
(二)波恩:大学生与浪漫诗人
(三)柏林大学: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的“自由魔怪”
二、一场旷日持久的维护“正统”之战:第二国际理论家在德国的论争
(一)伯恩施坦的“修正”
(二)考茨基的“中立”
(三)卢森堡的“激进”
三、一个影响至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
(一)所长霍克海默和社会批判理论的提出
(二)重返德国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名声鹊起
(三)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代:哈贝马斯和霍耐特
第二章 法国之困:从《巴黎手稿》到后现代主义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马克思与巴黎
(一)克罗茨纳赫时期
(二)《德法年鉴》时期
(三)《巴黎手稿》
(四)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六)与魏特林、蒲鲁东的论战
(七)共产主义者同盟
(八)1848年革命时期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马克思思想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英国之旅:从《资本论》到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马克思在英国与《资本论》的诞生
(一)伦敦的艰苦生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史学与经济学研究
(一)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研究
(二)社会过渡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
(三)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研究
第四章 美国之音:从《纽约论坛报》到今天
一、遥远的关注:马克思与美国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纽约论坛报》
(二)《纽约论坛报》与中国
(三)关注美国南北战争
二、万水千山总是情:马克思思想在美国的最初传播
(一)魏德迈和左尔格(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70年代)
(二)美国社会劳工党和德利昂(19世纪70年代末期至19世纪末期)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
三、漂洋过海来看你:法兰克福学派的到来
(一)“避难”美国
(二)马尔库塞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三)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