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丛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80179
  • 作      者:
    作者:陈玉和|责编:王光艳//杜羽茜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玉和,女,1980年生,蒙古族,经济学博士。2006年7月至今就职于内蒙古财经大学,现任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础课教学部主任。
  多年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省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自马克思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1卷至今,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一个半多世纪的历程。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生产力的变革,还是生产关系的演变,都出现了与19世纪中叶完全不同的状况,现实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而切实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成果可知,国内外学者在争论的出发点、态度、行为特征、视角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争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比较,能够给我们提供两点启示,即争论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争论为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方向。 从新时代背景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所面对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情况要求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此,本书具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质的方面,本书主要分析了劳动、生产劳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关系等问题;量的方面,本书主要分析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劳动熟练程度、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和剥削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是任何理论学说产生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不例外,也是在当时客观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只有在那样的不同以往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才可能产生。这些客观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可以简要概括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
  1.生产力方面:迅猛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体现在生产力层面,那就是于18世纪后半叶首先发端于英法的产业革命,此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也被科学技术史学家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生本次产业革命的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显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集中体现在技术快速革新和进步上所带来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篇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中谈到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由协作、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机器大工业极大地突破人体自身的限制,实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
  马克思认为,在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都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劳动者的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但是,在既有的劳动者能力水平下,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是最为重要的促进和体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物质要素。进而马克思根据劳动资料的特征与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机械性的、容器性的和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其他一切物质条件三类。在三类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变革中又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马克思说:“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种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经济的社会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①
  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在英法等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是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呢?对此,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给予了准确的回答。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革。当然,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产业革命洗礼后生产力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集中体现在以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中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中。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本身所需要的雇佣劳动者构成的无产阶级,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缔造者,但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始终处于贫困、艰难的状态;另一方面,主导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资本家,他们是资本的拥有者,也是主导和控制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一方,借助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自由买卖的虚假表象,实实在在地剥削和无偿占有着无产阶级创造的巨额财富。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二、文献评价
三、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内容框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不足
一、研究的特色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内核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必须坚持的理论内核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劳动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劳动价值论是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
三、劳动价值论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联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特征决定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章 国内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文献述评
第一节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历程与特点
一、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历程
……
第三章 新时代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第四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质的深化认识
第五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量的深化认识
第六章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内蒙古之思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