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0361020
  • 作      者:
    作者:王雨辰|责编:胡娟//樊静怡
  • 出 版 社 :
    崇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雨辰,男,1967年12月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社会兼职主要有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
  自1991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5篇,《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7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5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8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次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宣部、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等课题1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分上、下两编: 上编主要评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与理论贡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等内容。下编主要评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生态思想。包括奥康纳、福斯特、佩珀、莱斯、科威尔、休斯、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分析他们的理论共性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莱斯系统考察了当代经济学对商品交换和商品特性的认识和研究。在莱斯看来,自斯密以来的当代经济学虽然主要关注的是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人类物质需要方面,对于人类需要的符号方面关注的不够,但却区分了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过分强调交换价值。马克思则对当代经济学忽视和取消“使用价值”概念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等著作中,试图通过考察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分析一般的交换经济的独特性质。在马克思看来,交换一方面为人的个性创造了可能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使市场关系普遍化又加剧了人类同自己的生产活动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疏远。莱斯认为,马克思的上述观点的缺陷在于既没有重视内在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符号媒介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使用价值不单是相对于人的有用性,它实际上也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莱斯由此主张采用美国经济学家克尔文·莱卡斯特(Kelvin Lancaster)关于商品是包括尺寸、形状、性能等使用价值在内的“一系列属性的集合”的观点。莱斯认为,克尔文·莱卡斯特的这一断言的新颖之处在于他进一步把人和商品的关系归结为两阶段的关系。具体说,其一是人同商品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达的是人同商品的客观属性,同商品的物质性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其二是消费者个人对商品的符号象征性的关注,这实际上表达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并非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特征,而是人们附加于商品的特征。人同商品的上述两种关系,使商品呈现出其固有特征和人为附加的特征的统一体。莱斯认为莱卡斯特关于商品是一个包含其内在客观属性和符号象征性在内的统一体,即商品的物质性和符号象征性的统一体,以及揭示消费者对一个商品使用价值的直接兴趣和由社会作用而产生的对商品的间接和衍生兴趣的观点,是他的重要理论创新,莱斯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当代西方社会人和商品关系的新变化的分析。当代西方社会中出现了作为商品统一体内在组成部分的物质性和符号象征性二者分离的趋势,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符号的象征性,而较少关注商品的物质性。也就是说,当代西方社会人们的消费已不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一种符号象征性消费,消费不再是用来满足人们真实需要的手段,消费已经成为标识社会地位和幸福的象征。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源主要在于如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它所生产的商品的内在构造日益复杂,造成了人们对商品信息了解的不充分,时间的有限性使人们很难断定商品对人是否适当,由此造成人们对商品的物质性,即使用价值越来越冷漠;其二,当代西方社会中盛行的广告把商品的信息同幸福的某种景象连接在一起,这些商品往往同时尚、地位身份和生活的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外在于人的真实需求。广告的刺激使人们在追求商品消费中不再主要关注其使用价值,商品的符号象征性成为人们消费活动中关注的焦点,显然这种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这种异化消费必然带来对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从而加剧生态危机。莱斯强调,要研究现代社会中人的需要和商品的辩证运动,就必须从社会和自然两个维度人手。从社会的维度看,在广告的牵引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什么是自己的客观真实需要,什么是被社会牵引出的主观欲望,实际上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人们所消费的也并非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性,从而使异化消费成为当代人实现自我价值确证的方式;从自然的维度看,正是异化消费导致了人们对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导致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非理性运用,从而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说明,只有从变革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手,才能处理好需要、商品、消费和幸福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人的异化和解决生态危机。
  乔纳森·休斯则是通过研读马克思的原著,总结归纳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概念的内涵,以回应西方绿色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原则的质疑。休斯认为,“需要”是与“欲求”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必需的物品,也就是通常说的真实需要,是人的生活必需;而“欲求”则是一种意向性的心理状态,它促使人们试图得到该物品,与人的真实需要没有直接的关联。
  ……
展开
目录
上编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生态文明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及其理论贡献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域的开启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文化价值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和消费批判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与技术观
第一节 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性分析
第二节 对技术运用的制度维度分析
第三节 人和社会关系的重建与自然的解放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基本特点与理论问题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发展观的重构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理论的辩护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发展与人类需要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构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重构的价值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构
第一节 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在生态价值观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生态价值观上的两种主要观点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构
第六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技术理性的盛行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 消费主义价值观与生态危机
第三节 需要理论的重建与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追寻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特质与当代价值
第七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自然解放论”的借用与改造
第一节 马尔库塞“自然解放论”的含义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的借用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的消费批判理论的借用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运思的内在逻辑
第八章 我国学术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程及其效应
第一节 我国学术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程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致思方向的影响
第三节 立足于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展开对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的研究
第九章 我国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与生态文明的本质
第二节 应当从生态价值观还是生产方式人手把握生态危机的本质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应有的价值立场和研究范式
……
下编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