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赠地院校与农业服务体系成长的制度分析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315457
  • 作      者:
    作者:刘晓光|责编:周锦玉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研究以美国赠地院校和农业服务体系为例,通过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验证了特定冲突是制度起源的微观基础,而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共存互补,对制度变迁的方向具有重要影响,从而深刻揭示了制度是如何生长的,这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具体而言,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定冲突对制度起源的影响;美国赠地院校和农业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与职能;以“威斯康星思想”为代表的制度实践效果及影响;美国赠地院校和农业服务体系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农村地区发展的启示。本书适合于高等教育和农业农村发展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阅读。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领略制度理论对教育组织发展的深刻解释力,了解美国赠地院校和农业服务体系的兴起背景、运行机制、实践效果和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农村地区发展的启示。
展开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赠地院校
1.2.2 社会服务及农业服务体系
1.2.3 制度、制度变迁及制度理论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美国赠地院校及农业服务体系产生的动力
1.3.2 制度理论在教育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路径与方法
1.4.2 论文框架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教育组织研究的制度视角:一个分析框架
2.1 制度理论及制度主义概述
2.1.1 制度理论与制度主义
2.1.2 制度理论及制度主义的几个概念
2.2 传统制度主义
2.2.1 经济学中的“老制度主义”
2.2.2 组织分析中的“老制度主义”
2.3 新制度主义
2.3.1 经济学中的两种“新制度主义”
2.3.2 组织分析中的“新制度主义”
2.4 “老”与“新”的连接
2.4.1 组织分析中新老制度主义的共性
2.4.2 组织分析中新老制度主义的差异
2.5 制度理论对本研究的适切性及研究框梨
2.5.1 制度理论在教育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2.5.2 制度理论对本研究的适切性
2.5.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及理论假设
2.6 本章小结
3 制度的孕育:美国赠地院校兴起的背景
3.1 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1636-1776)
3.1.1 概述
3.1.2 正式制度的继承与修正
3.1.3 非正式制度的移植与适应
3.2 独立初期的高等教育(1776-1862)
3.2.1 制度的制订:属于谁的大学
3.2.2 制度的遵守:为了谁的大学
3.2.3 赠地院校继承的制度遗产
3.3 非正式制度的基础:赠地院校兴起的文化历史条件
3.3.1 初步成型的“美国文化”
3.3.2 赠地兴学的传承与改良
3.4 正式制度的基础:赠地院校兴起的政治经济条件
3.4.1 公共土地处置制度的演进
3.4.2 地方农业协会与农场主利益集团的形成
3.5 本章小结
4 制度的构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1 赠地院校的成立
4.1.1 1862莫里尔法案的通过
4.1.2 1862莫里尔法案的实施
4.1.3 1862机构成立初期的情形
4.1.4 1890莫里尔法案的通过和实施
4.1.5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4.2 农业科研系统的建立
4.2.1 初期的农业科研
4.2.2 哈奇法案的通过
4.2.3 哈奇法案的意义
4.3 合作推广系统的建立
4.3.1 合作推广的起源
4.3.2 史密斯-利弗法案的通过
4.3.3 史密斯-利弗法案的意义
4.4 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制度逻辑
4.4.1 权力的结构与制约
4.4.2 机会场域与组织优点
4.5 本章小结
5 制度的调适:合法性与效率的博弈
5.1 美国农业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
5.1.1 联邦、州与地方层面
5.1.2 赠地院校及农学院层面
5.2 美国农业服务体系内的资金分配机制
5.2.1 农业服务体系内资金分配整体情况
5.2.2 农学院与农业教育
5.2.3 农业试验站系统
5.2.4 合作推广系统
5.3 美国农业服务体系内的人员配备
5.3.1 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
5.3.2 合作推广系统
5.4 美国农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
5.4.1 农业教育
5.4.2 农业研发
5.4.3 合作推广
5.5 本章小结
6 制度的整合:威斯康星思想
6.1 威斯康星思想的定义与意义
6.1.1 威斯康星思想的定义
6.1.2 威斯康星思想的意义
6.2 威斯康星思想形成的制度解释
6.2.1 威斯康星思想形成的原有解释
6.2.2 威斯康星思想与正式制度的恰当衔接
6.2.3 威斯康星思想与其他非正式制度的良好互动
6.2.4 威斯康星思想与非制度性因素的契合
6.3 威斯康星思想的实践与发展
6.3.1 威斯康星思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实践
6.3.2 威斯康星思想在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的实践
6.3.32 1世纪初的威斯康星思想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1.1 美国赠地院校及其农业服务体系的形成是多重冲突协调的结果
7.1.2 政府力量在美国赠地院校及其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7.1.3 美国赠地院校及其农业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三个权力中心
7.1.4 美国赠地院校及其农业服务体系利用了三个机会空间并形成四项专属能力
7.1.5 美国赠地院校及其农业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缝隙
7.1.6 美国赠地院校和农业服务体系出现新趋向
7.2 对中国的启示
7.2.1 决策层的制度设计需要在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并选择关键控制点
7.2.2 政府应采取多样方式在教育与农业等基础性和长远性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7.2.3 社会系统内应强化政府、学术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制衡
7.2.4 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共同拓展农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