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条江河的自然拓展和延伸 高兴
诗歌
第一辑 雪中的创世纪
梦中焚书
薤露
雪中的创世纪
涟漪
纯诗或比喻
黄昏
化纸者
春日纪事
断头葵
风筝
桃子的隐喻
互文
殉道者
云中记
致
槐树林
高度
第二辑 蝙蝠的隐喻
双龙洞
避风塘
事件
癞蛤蟆
微电影
燕园见
梦中悼怀
哲学的读法
哲理
美颜记
万松浦——致ZW
叙事人
终局
蝙蝠的隐喻
在青岛——致Oyjh
火山岩
喜鹊叫
第三辑 如飞鸟所见
满江红
预言
无雪
拉德斯基进行曲
旧台历
狮王的暮年
航拍
故乡的无名河
篝火——给周庆荣
超人
团泊洼
兔子的素描或隐喻
和光同尘
菊花石
打铁的老妇
落叶
如飞鸟所见
第四辑 梦中所得
过零丁洋
忘忧
王屋山
墓地对话
简版红楼梦
丁香
大凉山所见
过沧州
山中
海螺
老电影
荒野偶遇
梦中所得
木乃伊
葡萄架
送行
分歧
埃及
第五辑 灵魂乍现的方式
灵魂乍现的方式
两滴水
堂·吉诃德
弹拨者
流言
角马史诗
漓江
丽娃河
冬日幻感
昆山——赠HX
人世即景
拟西洲曲
四月的哑巴
蜂拥而至
诗人
第六辑 乌鸦的高度
流浪者的黑夜
安全感
春的记忆
豹子
疯子
死胡同
三月的呼啸
乌鸦的高度
白桦林
退潮
圣歌
评论
谈诗片段(上)
谈诗片段(中)
谈诗片段(下)
在“文本”与“修辞”的背后
文本还是人本:如何做诗歌的细读
野有蔓草,现在哪里
如何使诗歌写作更接近肉身和灵魂
“70后”如何续写历史
先锋诗歌的终结——答《羊城晚报》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