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佚诗解读》:
本文拟介绍两部已经失传的唐人编选的地方类唐诗选集,一部是殷瑶编《丹阳集》,另一部是唐末刘松编《宜阳集》。
《新唐书·艺文志》四集部文史类著录殷瑶《丹阳集》-卷,为总集。另于同卷《包融诗》一卷下注:“润州丹阳人。”“融与储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馀杭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潮、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瑀,句容有忠王府仓曹参军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挺、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瑶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此段文字,记载了《丹阳集》的基本情况,即所收为润州所属延陵、曲阿、句容、江宁、丹徒五县十八位诗人的诗作,所列诸人官职为该集编集时的实际任职。
三十多年前,我在阅读明钞本《吟窗杂录》时,意外发现属于该集的一批佚文,即撰《殷瑶〈丹阳集〉辑考》一文,刊《唐代文学论丛》第八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其中较重要的发明是,一是发现了该集序的残文和十八人中十六人的诗评,证实该书体例与殷瑶《河岳英灵集》很接近,为研究殷氏诗学思想提供了新资料。二是根据诸人之生平事迹,推知该书编成于升元后期,应为今知殷氏编选的三种盛唐诗选中最早成书的一种。三是为《丹阳集》作者补充了一些佚诗残句。在此前后,卞孝萱先生亦撰文介绍此批文献,考订稍简。
先说第一点。《吟窗杂录》卷四一录殷氏语:“李都尉没后九百馀载,其间词人,不可胜数。建安末气骨弥高,太康中体调尤峻,元嘉筋骨仍在,永明规矩已失,梁、陈、周、隋,厥道全丧。盖时迁推变,俗异风革,信乎人文化成天下。”可以相信是《丹阳集》的序。与《河岳英灵集序》比读,可以见到他此一时期更重视古体诗,更推尊气骨、体调,对永明以来声律说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虽然有关唐初以来诗风变化的评价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具体作者的评价方面,他基本贯彻了这一主张。如肯定储光羲诗“宏赡纵逸,务在直致”,认为蔡隐丘诗“虽乏绵密,殊多骨气”,张潮诗“委曲怨切,颇多悲凉”,批评丁仙芝诗“恨其文多质少”,都与他在((河岳英灵集》中推重诗律、风骨兼备的圆融态度不同,可以看到他前后期诗学立场的变化。
其次,殷瑶是润州丹阳人,他对丹阳出身的诗人群体相当熟悉,遴选他们的作品当行出色。所涉十八位诗人中,目前至少知道,徐延寿应作余延寿,有储光羲诗可证。丁仙芝、殷遥为终官,忠王即后来的肃宗李亨,殷遥任忠王府仓曹参军,应该在开元二十六年忠王立为太子前。蔡希寂官至金部员外郎,卒年不早于天宝末。申堂构官至虞部员外郎,卒大历间,为《丹阳集》作者存活最晚者。孙处玄卒于开元初,则为最年长者。前文发表后,至少已有蔡彦周、马挺二人墓志出土。蔡希周(688-747),吴房令蔡勖之第四子,官至刑部员外郎,贬咸安郡司马,任监察御史大约为开元二十五年事。该志为其弟蔡希寂撰,他任渭南尉应在开元二十一年后数年间。通过诸人生平事迹及《丹阳集》记录诸人官职,来确定该集成书年代,方法是可取的。马挺墓志有胡可先教授撰文介绍,因不存诗,从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