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一以贯之地强调要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2023年2月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96”目标,提出“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抽查制度……开展监督抽查不合格结果处理督导检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既是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押卫市场有效运行底线的法宝,更是督促相关地方政府及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引导质量主体保障产品质量的利器。
本研究出发点在于发挥国家政府职能部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作用,通过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隐含信息的挖掘、分析,得到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品质量进步的结论建议。
本研究主要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造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查询’”数据。第一,系统梳理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制度演变,沿革,以及对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政策或文件进行整理,以助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更好继往开来;第二,厘请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抽查总体情况及不同省(区、市)的差异,以便相关管理部门未来加强产品质量相关工作时更具针对性;第三,用文本分析法、词频云、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不合格样品的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不同类別产品监管及相关企业改进质量工作时更有抓手;第四,对全国“质量强市”市城的制造业产品质量抽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运用政策研究量化工具对“质量强市”市城的质量政策制度评价,讨论了“质量强市”市城是否有更好的产品合格率等问题;第五,分析了研究所开展的面向全国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双随机、一公开’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