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上海,从马路开始。透过南昌路的历史与现实,让我们在时代的宏大记忆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厘清南昌路的文化沉淀和发展肌理,看清上海一百余年的流动与变迁。
南昌路,一座不设围栏的博物馆。南昌路,一条没有尽头的时光隧道。南昌路,每一扇门里都有故事,每一座小楼都有传奇,每一条弄堂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秘密。这些故事、传奇、秘密,其实就是这座城市弥漫的云烟、蔓生的繁花,散发着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腔调。南昌路,光阴凝固为两旁的建筑,随着梧桐绿了又黄,飘散成浓厚的海派文化氛围。阅读上海,不能不读南昌路。作者黄向辉用独有的敏感,抓住南昌路的海派气质,为读者述说南昌路曾经的风云、如今静谧而又繁华的风景和街铺,把南昌路上的时光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南昌路跃入我们的眼帘,又沉入我们的心田。
透过南昌路的历史与现实,让我们在时代的宏大记忆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厘清南昌路的文化沉淀和发展肌理,见证上海滩的传奇、市民社会的变迁、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风云,看清上海一百余年的流动与变迁。
为什么要写南昌路?
从落笔至今,我并非勇士般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每每脆弱来袭,信心常被自我怀疑搅扰得像一团乱麻。兜兜转转安静下来,确实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关注更多的是过程,至于结果则顺其自然,从而相信自己所做的也许算得上某种程度的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如同碰到久违的朋友,你性格中不常示人的特殊的某一面就会被牵引出来,南昌路就像这么一位老朋友,和它在一起,你可以做出许多疯疯癫癫的傻事,而且轻而易举就将血脉中蛰伏的才情激发出来。
南昌路散发的人文气韵,那些精彩的,有趣的灵魂,堪比高山流水。对于我,无需在文字的诗意与张力方面做过多的推敲,只想为南昌路找寻一个历史的正解,找寻联通100年时光的那条心灵暗道,从当下直通过往,不,从过往直通当下。
弹指一百年。
南昌路,处处大音希声,却从逼仄的石库门里激荡出振聋发聩的《新青年》。
南昌路,处处大象无形,却散淡从容地让游荡于欧洲上空的那个“幽灵”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南昌路,处处大爱无疆,从这里漫漶出来的精神,是新思想的资源,是爱的乳汁,源源不绝。
南昌路,处处大美无言,一抹亮红,映照着白山黑水,天涯海角,映照着蓬莱东瀛,天山南北。
南昌路,原本就是一条曲折而又隐秘的小河,这条小河曾经穿过无数鲜活的女性的身体,裹挟她们的忍耐,见证她们的爱情,洗涤她们的苦痛,磨砺她们的坚持。可惜,我只能用五个篇幅书写她们不平凡的人生,不过,能与她们隔空对话,别有一番滋味,心有戚戚焉。
法国租界曾经下辖的诸多街道,多次翻新翻建,却一次次刻意地修旧如旧,风貌依旧。南昌路,需要的是独到的目光,而非有限的所见。从梧桐枝桠飘落下来的淡淡追忆,从盏盏街灯播撒出来的暖暖光影,还有过眼皆风景的一窗一墙一栏杆,在我看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折射出隽永的人文之光。整条南昌路都氤氲在人文之光里,既是西方的也是东方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眼前的,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在荒谬中创造意义,在寒冷中创造火焰。因而,“审美”篇章中,那些才华横溢,意念执着的人,那些决意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到底的另类,每当书写他们的时候,我都以最大的爱最大的热情表现他们的独立与决绝,为他们或喜或悲的命运,为他们卓尔不群的灵魂潸然泪下。
在最后的“街铺”章节,我不想充当导游的角色,粗浅地为读者贩卖一个个“网红店”。但一街一铺背后的故事,关乎人的命运与传奇,才会动人心弦,才会熠熠生辉。我推崇那些拥有生活美学的创业者,他们半梦半醒间经营着一爿小店,一辈子做好一件小事情,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管未来有多么迷茫。南昌路造就了他们,他们也为南昌路增添了光彩。
上海毋庸置疑是万众瞩目的大中心,大中心必定包罗万象,而我曾生活生长的西域边陲,那是地理的边陲,更是文化的边陲。在这部作品中,我将两者掺杂糅合,将大中心的高高在上与边陲的寂寥无声,将大中心的流行时尚与边陲的亦步亦趋,将大中心的光怪陆离与边陲的大漠孤烟,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多元文化的碰撞,呈现出一幅幅极具地域辨识度的有趣图景。
这些文字毫无疑问属于上海,但它同时也属于辽阔的西域,其间散落着粗犷豪迈的西部风情。当我定稿前最后一遍浏览修改的时候,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都那样的熟悉,又那样的陌生,瞬间我意识到,我将不再去反复地怀疑自己,永远都不!
目录
丛书序001
前 言001
01
青年的精神
一抹亮红
精神资源
我是世界的
天涯何处是归途
那扇紧闭的门
02
女性的飞扬
大同幼稚园
一条隐秘的河
陆小曼的飞扬
巴金旧居
“八卦”一下“噶珊瑚”
03
审美的阳光
今夜无眠
卢森堡公园
暖暖的阳光下
人文之光
倒扣的茶碗
04
街铺的宇宙
半舍
果之润
线下朋友咖啡馆
一见
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