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的绘画、老道的文章
演员李保田 文字绘画作品 首次重磅出版
王安忆、北岛、姜文诚挚推荐
老戏骨有了新身份
不是刘罗锅!不是喜来乐!也不是王保长!
“疯老头”的自说自画,“扫地僧”的实力跨界!
像北野武一样野蛮生长,多才多艺的疯老头儿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李保田,已经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爷爷。然而这本书的出版,绝不是“艺术人生”版的盖棺定论。对于熟悉李保田的人,阅读它会是对你既有认识的一次颠覆。
他这个年纪,无所谓粉丝,更不懂什么流量。可如果让刘罗锅画画(而且还是油画),叫喜来乐剪纸(剪自己的自画像),王保长做木刻(刻一些人体模特),你会不会好奇呢?和北野武几乎同龄的他,也是一个艺术的多面手,在不经间总会带给关注他的人,措手不及的惊喜(甚至惊吓),而且总是那么大胆,那么恣意妄为。
他们这种人,往往毕其功于一役,一旦沉浸其中便忘乎所以(也容易得罪人),这本书里的李保田,有时流连在梵高、毕加索、戈雅之间;有时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间,有时往返于戏仿与模仿之间,仿佛外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确实,在他的自说自画里已为读者展开了无限可能,还管其他作甚!
·传说中的“老戏骨”,实力跨界的“扫地僧”
李保田的大名可以和一连串的电影与奖项连在一起:《人鬼情》《菊豆》《有话好好说》《摇啊摇,要到外婆桥》《神医喜来乐》《宰相刘罗锅》……
金鸡、百花、金鹰、华表大满贯!去年更是获得中国电视终身成就奖,原地封神!然而进入新世纪他的形象却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在回答:“李保田到哪里去了”?
从编辑思路上,这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演员之外的李保田。从图文比例上,略侧重于图!书中的李保田,一方面用文字逻辑编织的思想,另一方面以视觉色彩呈现出的精神,特别是他晚年神隐后的精神。
他没怎么上过学,艺术探索非常野生,长自地方,全靠自己的勤奋和悟性冲出来。这悟性不是闭门造车,他得自过去的生活和苦,这也是他这一代艺术家与当下的演员不同的地方。对于这些经验,他无法完全严丝合缝的总结成文,但绘画给了他空间,又能弥补些文字表达的不足——那是囫囵个儿的泼洒色彩的空间,是恣意勾勒线条的空间。
阅读这本书,你无法说他的思想多么深刻,因为他就是一个人的精气神。
李保田的画和文字,是野生的。这野生里带着他那代人特有的历史来路。
本书便基于他的画与文,企图折射一个共和国同龄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春少艾,到七十年代的惨绿少年,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激情岁月,而至新世纪的老年的个人精神史。
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自传絮语、画作漫谈、杂说艺术。
絮语是配合画作的一种即兴阐发,往往不系统,缺少逻辑,但是灵光乍现,让人醍醐灌顶。文章部分,自成一体,是画作之外,以文字的形式勾勒的李保田的一生。它没有画那么直观可感,但因为全凭想象,往往让读者走得更近,更贴肤贴肉。
从结构上以时间为轴,自七十年代末的速写谈起,到八十年代的自画像,九十年代的钢笔画,及至新世纪以来的植物花卉画。李保田在我与物,人与景之间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新的感觉,痛苦而激愤。终至物我两忘。
小时候,我并不是个灵秀聪明的孩子。母亲说我曾经胖而好玩、憨态可掬。贪玩好奇自不必说,这是小男孩的常情,却透不出日后离家出走、多年流浪的征兆端倪。
我五岁那年,厌烦了幼儿园的单调乏味,趁人不备,一溜烟儿跑到了离家不远的街上,东游西逛,饱看街景。那是个星期天,我头一次觉得没人管真好。
逛累了我就蹲在路边看那些大孩子玩儿弹球。玲珑剔透的球儿在地上美妙地滚动,我两眼直直地盯住那些尤物,却不料幼儿园,父亲单位,家里上上下下早已沸反盈天。天渐渐黑了,我浑然不觉。突然有人从背后狠踹了我一脚——是父亲,他暴怒地揪住我的耳朵,将我从地上拎起来。
当晚回到幼儿园,所有的人不约而同从小床上坐起来,猫头鹰一般雪亮的眼睛怒视我。一霎时,我发觉自己第一次成为异类,成为众矢之的。平时藏在枕头下的小玩意儿全都不翼而飞,被那些满腔正义的小朋友瓜分掠夺了去。从那时起我开始纳闷儿,为什么凡人总把自以为稀罕宝贵的小东西放在枕头底下。大概是把它们看得和自己的脑袋一样重要,需时时挨着,甚至还要带进梦里去。
那时我就很有特立独行的气质,极少与别人一起玩。这种自我意识在家里,尤其在父亲面前更是频频受挫。
弟弟们陆续降生,我渐渐失宠,没了逗人喜爱的样子,竟至变得细瘦难看。三弟的小脸细皮嫩肉,着实招我嫉恨,我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样欺负他,那时候他最受宠,却成为我的攻击目标,于是他那张细白粉嫩的娃娃脸经常哭得一团模糊。
父亲原本不是平和的性子,我加诸弟弟们的暴行常令他愤怒难耐。父亲又是彻头彻尾的旧式父亲,陶醉于多子多福的虚荣。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带着孩子们上街,左手领着,右手抱着,身前围着,身后跟着,举家出动,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父亲脸上时常洋溢着骄傲的光彩,引人羡慕。而我的顽劣却常使父亲的自豪大打折扣,我被规劝、责骂、哄骗着跟他们出去,却不是超前二十个米,就是落后二十个米。
小学四年级结束时,我数学不及格,补考再次不及格,便留级。父亲说,行,不给你买书了,用你的旧书吧。我上哪找旧书去?课本都烂了,都让我撕咬成椭圆形的了,上面还画了好多的刀枪剑戟、武侠人物,课文内容都不全了,这使我比同学们矮了三分。因为留级,我在班里面大一岁,个头比别人高一截,这可不是鹤立鸡群的感觉,而是羊群里出了一头驴的感觉,这又让我觉得矮人三分。严重的自卑心理更让我没有心思再好好学习了。
老师把我当作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活样板,常叫到讲台前罚站。久而久之,老师和我都习惯了,以致有一天这种习惯成了自然——老师忘了叫我放学回家。我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教室里看着漫天的雪花出神,直到母亲到学校来找我,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了。
父母认为老师这种教学方法有欠妥当,写了一封《人民来信》给学校,他们不知,这一举动竟然使他们的儿子在学校成了“人民公敌”,被学校里所有的人挖苦、嘲笑。老师们要么十天半月也不提问我一次,要么就是几科的教师轮番教训我。久而久之,我也就习以为常了,于是得一外号——橡皮脸。
到了晚上,我就在剧场门口混,捡中途退场的观众的票根,我进去再看最后的半个小时、二十分钟。回到家十点左右了,就睡了。那时候我娘上补习班学文化,这个时间还没回家。就这样疏于管理又混了一年半,我终于混不下去了。
…………
【目录】
形在言中——李保田自述
言在画外——李保田画作管窥
画外之艺——雕刻与剪纸
杂说 · 絮语
后记
附录 :我熟悉的李保田
出版说明
李保田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表演功力深厚,自然真实,纯朴洒脱,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与他平常博览群书,通晓多种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 。除从事电影创作外,李保田还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拍摄,其出演视剧作品包括《葛掌柜》《师魂》《好男好女》《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等,都是在观众中得到广泛赞誉和影响的获奖之作。
——凤凰网
提到现今演艺界的明星,李保田是个另类,确切点说,应该把他归到艺术家一类去。“戏好人清高”,是许多人对李保田的印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保田接演的影视剧并不多,但只要是有他参演的剧目,他塑造的人物总是最有看头
——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