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29年大崩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227296
  • 作      者:
    (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领军人物。哈佛大学保罗·M.沃伯格经济学名誉教授。加尔布雷思著述颇丰,涉猎也极广。除《1929年大崩盘》外,还出版了《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富裕社会》《美好社会——人类议程》《权力的分析》《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不确定的时代》《我们时代的生活》等学术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撰著的《1929年大崩盘》,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这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9年大崩盘(引进版)》于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美国《财富》杂志将《1929年大崩盘》列为其推荐的75本必读商业类图书之第1选择。
  《圣路易斯邮报》(St.Louis Post-Dispatch)认为《1929年大崩盘》是卓尔不群的传奇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史*令人难忘的岁月的精湛分析”。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则评价道:“经济文章很少以其娱乐价值而著称,但这《1929年大崩盘(引进版)》却做到了。加尔布雷思的文章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这个国家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在时隔40年后为《1929年大崩盘(引进版)》新版所做的序言中,加尔布雷思又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历史的教训及金融界盲目乐观和操纵权力的后果。
展开
精彩书摘
  《1929年大崩盘(引进版)》:
  美国总统、财政部长、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和董事们,有责任在这两个不可回避的选择之间做出抉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联邦储备系统实力最雄厚的银行,而且又在股市的“家门口”,应该并且切实承担不为联邦储备系统其他11家银行所接受的责任。
  柯立芝总统既不明白也不关心正在发生的事情。1929年,在卸任前几天,他热情洋溢地发表讲话说,经济状况“绝对健康”,股票“按现行价格来衡量还算是便宜的”。早些年,只要被告知投机就要失控,他就会认为这主要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责任,并以此自慰。联邦储备委员会之所以是一个半自治机构,正是因为国会希望保护它免受行政当局过多的政治干预。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他的顾忌,柯立芝总统总可以通过他的财政部长来采取行动。财政部长按照规定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当然成员。财政部长同样负有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方面的责任。但是,在这个方面正如在经济政策的其他方面,身为在任财政部长的安德鲁。W。梅隆是一个热烈的不行动拥护者。于是,监管的责任就落到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各联邦储备银行的身上。
  监管经济,无疑是一种最粗俗、吃力不讨好的政府职能。基本上,几乎人人都会表示反对。经济监管永远只适用于不引入注意的次要问题。经济监管产生于国会喧闹的辩论。在国会辩论会上,压力集团赤裸裸的利益有时可能会招致令人讨厌的曝光。规章制度要靠互相扯皮的官僚机构来颁布和执行。这些官僚机构不断受到批评。最近几次,监管机构不得不一有机会就检讨监管不力。不过,监管不力也实在是太明显了。
  这个乏味的故事的一个重要例外就是中央银行(在美国就是联邦储备系统)的监管行为。联邦储备系统的监管得体而又适当,没有人会对它的监管说三道四。一些十足的保守分子就会挺身支持这样的监管,假如他们被要求如此行动,但事实上却从未有过这样的要求。这种监管不是由数以干计的待在华盛顿草地广场周围办公大楼里的文秘人员、统计师、特派调查员和律师等来完成的工作,而是由一些从容不迫、风度翩翩的人士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围着一张精致的会议桌坐在属于自己的固定席位上,通过严肃认真、秩序井然的讨论来完成的。这些人从不发号施令,最多是提出建议。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调整利率、买卖证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或抑制经济。由于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其意义没有被大多数人理解,因此,他们当然被认为具有过人的才智,而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有时却会受到批评。不过,人们更经常地仔细观察他们的行动的“言外之意”。
  这就是中央银行业务的奥秘所在,也是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1929年令人敬畏的角色——指导和管理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决策机构。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当时面临一个不和谐的难题:它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无行为能力的机构。
  ……
展开
目录
序 20世纪90年代的观点
关于资料来源的说明
1 “幻想、漫无边际的企盼和乐观态度”
2 应该做些什么
3 我们信赖的高盛公司
4 幻想的破灭
5 崩盘
6 事态更加严峻
7 后果(一)
8 后果(二)
9 股市崩盘的因与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