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一部通俗诙谐的商周历史小说,引领读者穿越晦暗的商周历史,了解华夏文明的早期转型,探寻孔子毕生追求的“理想国”。
l 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题切入,梳理商周之间的变革历程,从商的血腥祭祀、尚鬼尊神到周的制礼作乐、分封四方、德治保民……且看华夏文明如何开启崭新的基调。
l 有侧重地撷取商周之际百年间的重要人物、事件,以大量的历史情节流畅清晰地描绘历史脉络。
采用翔实可信的考古材料、传世文献,吸收前贤学者研究,不颠覆、不戏说,言之有物,尽力还原商周间历史的本来面貌。
本书主要讲述了自周族公亶父迁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间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周人历史,以及平行时间线下武乙至帝辛几代商王之间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诙谐的语言,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晦暗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领本邦及诸多小方国,推翻了热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周的种种制度理念成为孔子毕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渊薮,商周间的历史变革则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基本样貌。
第一章 来朝走马 至于岐下
闯入历史的周
当夕阳的血色快要融化在渭河的涛浪中时,季历带着军队归来了。几百人的队伍穿过野草横生的旷野,风尘缀满他们披散的头发。一抹微笑爬上了季历的脸颊,他又当了一回赢家,大部队后面满载的物资与亦步亦趋的奴隶就是赢家的注脚。士兵们的矛与戈指向天空,金属尖端因为浸了血而颜色暗沉。远处的地平线上,成群结队的族人正等待着迎接他们。
此时的季历是春风得意的,他领导的族人已经成了关中平原上最强盛的部落,被商王册封为西方土地的领主。当然,他们的地盘并不是商王所赠予,而是靠自己杀伐抢夺一点点开拓而来。季历是个擅长战争的领袖,这一点与他的父亲亶父完全不同。只要看到父亲老迈的双眼,如今已天不怕地不怕的季历就会想起小时候提心吊胆的日子。
他的国氏为“周”,他的族姓为“姬”。关于他们的起源,周国的后人在《诗经·大雅》的第十一篇中是这样写的:“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句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的老婆姜嫄想要个孩子,所以拼命祭祀天帝,以求得孕。老天感念其虔诚,就赏了一个大脚印给她,她踩而有孕,孕而生后稷。
这个后稷,就是周民的始祖。
按照这个逻辑,后稷真正的父亲不是高辛氏,而是神的大脚印,所以周人没有父亲,只有母亲。“生而无父,感天得孕”的设定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映射,由于没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新生儿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类似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的神话里都有体现。后稷姓“姬”名“弃”,“后稷”是他的封号,相当于农神。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本是族称,传说中的黄帝就是姬姓。姓拆开来是女、生二字,由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人就共享同一个姓。
从名字上看,弃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根据传说,姜嫄前后抛弃了这可怜的孩子三次,结果每次他都在机缘巧合之下被送了回来。“不死的婴孩”是最古典主义的主角光环,冥冥中自有天助,跟宙斯、江流儿、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等同属一个模式。
这个民族起源的故事靠谱吗?当然不靠谱,大概率是周的后人自己编造的。一个连何时掌握了文字都无法确定的小部落,如何追溯自己几百年前的祖宗?靠口口相传吗?
周人编出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其部族拥有黄帝之后、农神之子的血统,根正苗红。至于血统是真是假,就跟刘备说自己是皇叔一样,根本不可考;而不可考的,就不可靠。
之后的几百年间,周人潜身隐迹于浩瀚世界的角落里,自求多福于岁月长河的波涛中,从小小部落渐渐发展成了小小国度,守护着自己的那点小确幸。这种小城邦在当时的大地上多如星辰,一不留神就会湮没在时光的旋涡中,成为被遗忘的文明之尘埃。
一直到公元前1200 年左右,这个关陇平原上弹丸之国的命运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头撞进了历史的主舞台。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季历老爹亶父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亶父接替父位当上首领时,周人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一处叫作“豳”(音同宾)的地方。豳地多丘陵沟壑,草长林茂,有很多野猪出没。汉字如画,“豳”字从山从豕,描绘的就是先民放火烧林后驱捕野猪的画面。
此地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属泾水流域。自周人某一代先祖公刘在此定居后,已传承了三百多年。这几百年中也发生了一些故事,但实在太不靠谱,所以统统略过。
亶父是周人世代线上的一个绳结,周氏的历史从他开始才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所以我们就从这儿讲起。
亶父,姓姬氏周名亶,后人加一父字以表尊敬。因为他是部落老大,故也被后人尊称为“公亶父”或“古公亶父”。父是斧的本字,原指拿着斧头外出打猎伐木的男子,是一种对强有力的男性劳动者的美称,简称劳力士。
斧字中的“斤”指代男性阳具,“以斧伐薪木”在上古时代就是暗指以男阳破女阴。《诗·陈风·墓门》有“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之句,讲的是一个女子控诉某流氓强迫其发生性关系,此类暗喻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周族发展到亶父时已经颇具规模,三百多年的辛劳颇具效果。周民此时有了基本固定的生活区域,除狩猎外,还在豳地周边经营复合式、粗糙化的采集农业。
春夏万物发华,豳民多进行采集与捕猎,依水草而迁徙,秋风萧瑟时则还于旧居,属于典型的“逐水草而居”。总体而言,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纯粹的游牧部落稍微先进
一些。
但是亶父的日子也不好过。享国数百年(如果你信的话)的豳国,此时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被一伙流窜而来的黑社会盯上了。西北方出现了多个威猛好战的戎、狄部落,轮番地来豳地打秋风、敲竹杠,其势比寒风更凛。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耕文明都曾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周人也不能幸免。这是神明给予这个小邦国的第一次考验。
亶父打架的水平实在不行,只好任君勒索,有求必行。戎狄要粮食,给;戎狄要财物,给……但戎狄的胃口越来越大,终于开始索要土地和人口。
我自何方
第一章 来朝走马 至于岐下…………4
第二章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24
第三章 玄鸟于飞 其芒辉辉………… 36
第四章 受禄无丧 奄有四方………… 62
第五章 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76
第六章 何天之龙 敷奏其勇…………94
第七章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112
第八章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124
第九章 王此大邦 克顺克比………… 148
第十章 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 168
第十一章 命之不易 无遏尔躬………… 190
第十二章 维天之命 於穆不已………… 214
第十三章 简兮简兮 方将万舞………… 240
第十四章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264
第十五章 於皇时周 陟其高山…………286
第十六章 周公东征 四国是皇………… 310
第十七章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328
第十八章 式敷民德 永肩一心………… 352
第十九章 何彼矣 华如桃李…………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