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梁启超的终生精神导师,千古完人王阳明知行合一经典解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多次刊文解读的历史人物!
◇权威性:内容选自《传习录》、家训、信件、诗文集等大部分王阳明文字史料。
◇创新性:165条心学语录逐句讲解,高效阅读,无障碍学习王阳明心学智慧。
◇全方位:讲立志,讲学习,讲管理,讲交友,无死角讲透王阳明知行合一。
◇实用性:结合当今实际案例的阐释,便于读者理解,契合读者现实需求。
◇原创性:数字总结王阳明一生,王阳明逐年大事记,自创“阳明心学歌”,以飨读者。
◇让你的人生顿悟破局,勇猛而精进,上进者、奋斗者就选这一本!
中国历史上取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者几希,明代大儒王阳明便是其中之一。他少年丧母,青年染疾,中年仕途更是屡屡受挫,但这些困难均未能阻挡他大放异彩,最终跻身圣人之列。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在生活、思考中探索和实践,成就了一番辉煌业绩的?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找到答案。
本书从王阳明的心学典籍中精选了经典语录165条,分为立志、良知、教育、用兵、修行、处友、政治、为学、修心九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希望助你从中获得顿悟,不再困惑和纠结,内心平静而强大,人生从此破局,勇猛而精进。
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哪里?答案是两个字:尚一!中华文化中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答案还是两个字:专一!
中国历代经典和圣贤对“一”都是情有独钟。《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被认为是中华心法的原生咒语。《阴符经》则云:“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老子特别推崇一,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也说:“吾道一以贯之。”孙子在谈到杀敌制胜的法宝时,则说:“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立志为什么要专一?阳明先生以树打比喻,对黄诚甫、梁日孚等学生说:“一棵树,在它刚刚生长不久时,往往会长出很多繁余的枝条,这个时候,你如果不能把这些繁枝剪掉,这棵树是长不高的;反之,如果我们在它初生时就注意及时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并着重培植它的根本,则这棵树必能够长得粗壮而高大。”
立志如何才能做到专一?
阳明先生教导学生要注意三点:
其一,要“随才”立志。即根据自己的天赋、特长和兴趣等去设定追求的目标。如一个对色彩辨别力强的人,可以立下当“画家”的志向;一个对歌舞有特别兴趣的人,可以立下当“音乐家”的志向;一个对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极有体悟,且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可以立下当“名医”的志向;等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要“随势”立志。即根据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去设定自己的志向追求。古人讲,“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就包含了这个意思。比如,如果不是明朝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到了糟糕透顶的地步,如果不是当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边界匪患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阳明先生又如何能有机会排兵布阵,实现自己青年时立下的“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志向?不然极有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又比如,在明代中后期人心丧乱、物欲横流,儒学的活水已经被理学禁锢得陈腐不堪的年代,阳明先生和他的学生高举起“良知”教的大旗,就如同在沉沉暗夜里点燃了一个火炬,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光明和温暖;就如同在一潭死水里引进了一股清泉,让天下人的心中感受到了甘甜和新鲜!
其三,要“随遇”立志。这个遇,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际遇的意思。就像一块楠木,如果遇上了一个能工巧匠,它就会变成一件珍稀的工艺品;如果遇上的是一个不识货的农夫,它很可能就会成为粪坑上的一块踏板。同样,一个学医的青年,如果遇上扁鹊、华佗那样的神医,他很可能成为一代名医;如果遇上的是一个江湖郎中,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下三流的游医。再者像阳明先生,如果不是遇上兵部尚书王琼那样的伯乐,他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文臣,又如何能得到承担四省剿匪重任的
机会呢?
二是境遇的意思。人生在世,有顺境也会有逆境。顺时可能在九天之上,逆时可能在九地之下。当此之时,该如何对待呢?阳明先生教导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一个人的心志,就像树的种子,不管风把它吹到哪里,不管是肥沃的田土,还是贫瘠的山岩,你都要有一颗“勿助勿忘”的心,只管去浇水、只管去施肥,只管在培根上下功夫,自然而然,它就会滋长起来,生意盎然。
世间万物的发展,是受多种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在这种“多”的诱惑、动摇乃至打击下,要守住一个“一”,是很不容易的。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繁花万朵,我只摘一朵卖;美女成群,我只钟情于一人。如此这般,没有高远的情怀,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顽强的定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立志篇
二、良知篇
三、教育篇
四、用兵篇
五、修行篇
六、处友篇
七、政治篇
八、为学篇
九、修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