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国宝都饱含浓烈情感,它们只是上了些年纪,依然可爱。
中国好书获奖作品《山山水水聊聊画画》系列作者、水墨艺术家马菁菁2020年全新作品,二十一件国宝,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
给大人看内行的门道,给孩子一流的人文启蒙。
一、
每个人只能陪国宝走一段路,要想了解它,必须有重点。
这本书448页,按篇幅可以讲100件国宝。但我们精挑细选,再精挑细选,只选出21件,没有缥缈的神话,没有上古的传说,也不讲冷冰冰的青铜、铁器、兵器……全部的内容都用来讲述中华国宝中的精髓:书法和绘画。
讲清书法、绘画的四大主题:真伪、流传、鉴赏,以及历史背后的人文精神。
让每一件旧国宝,都有新生命。
二、
一本讲国宝的书,不应被当做束之高阁的艺术鉴赏书,而应该是一本具备丰富情感的人文历史通识。关于《国宝来了》,我们努力做了这几件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诗书画印。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缺一不可,那些让你熟悉而又陌生的诗文、题跋、印章,藏着不少故事,没人告诉你。这一次我们分门别类,将它们从原作中提取出来,完整呈现。
2.细节比较。都说王羲之21个“之”字无一相同,都说《洛神赋》是一部男神女神的感人邂逅,像一部电影。这些细节要放在一起看,才能慢慢品。
3.版本对比。讲到《兰亭序》,我们把历代不同摹本全部列出来,不比不知道……
4.脉络梳理。陆机《平复帖》的章草之美,要从篆书到草书的书法脉络里体悟,这个脉络书中已经梳理好。
5.人情冷暖。讲艺术就是讲人情,国宝有情,让人动心。《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韩熙载是个心事很重的人,我们将画中的面部表情全部放大,让古人与我们直接对话。
6.有态度。马菁菁:“我永远记得那年展览,《清明上河图》前人头攒动,自己却站在空无一人的《游春图》前目瞪口呆。喜欢《清明上河图》的朋友们,抱歉了!本书并未收录这幅画。”
7.特别收录“故宫六百年”主题番外两篇:《故宫与“石渠宝笈”》《紫禁城最后的主人》。
兰亭序写风骨。水村图写思念。
溪岸图写天真。寒食帖写性情。
洛神赋写相思。平复帖写守护。
高逸图写癫狂。早春图写希望。
夜宴图写家国。游春图写传承。
职贡图写天下。瑞鹤图写幻梦。
上阳台帖写梦想。祭侄文稿写离别。
西园雅集写境界。写生珍禽写富贵。
簪花仕女写华丽。溪山行旅写众生。
千里江山写青春。富春山居写洒脱。
没有博物馆中的历史,
只有人间烟火的历史。
走过千山万水,过去即故乡。
国有国宝,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有家可归。
游春图——山水之祖
一、神坛之首
若要策划一场“中国历代山水展”,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永远也逃不开的,而且必将摆在展厅进门后最显眼的位置,老老实实供奉着。
《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的老祖宗,也是全宇宙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2015年,故宫作石渠宝笈特展,《游春图》按资排辈,坐在了龙头老大的位置。当时《清明上河图》前人头攒动,每个人走过去只得看一眼的缘分,相反《游春图》前空无一人,乐得我一个人看了许久。
2017年,为了展出国民宠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燕翅楼再次将《游春图》恭恭敬敬地请出来,摆在展览首位。
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没有这幅画,历史便少了一个环节”。他曾前后八次近距离观赏过这幅古画,因为历史上对展子虔与这幅画共同出现的记录几乎为零,关于展子虔的记录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沈从文一直对作者展子虔存疑。直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才向我们大概刻画了展子虔的样子:“展子虔,渤海人。历北齐、北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隋书》记载:“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散官”是指不理政务的六品官员,这里的描写并不详细。展子虔是渤海(今河北沧州)人,经历北齐、北周以及隋三个朝代,隋朝皇帝知他才华过人,特意请他入宫作画,任了一个闲职。《历代名画记》中还有他在扬州、洛阳等不少寺庙作佛道壁画的记录。至此,展子虔成了隋朝唯一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画家。
唐代以前,画师多佚名,被称为“画匠”。展子虔身世普通,若非这幅画收藏、题跋流传有序,只怕这位山水画的祖师爷爷也要被埋没了。
二、山水元年
判定绘画年代的第一点便是“流传有序”。中国与西方不同,大收藏家收藏作品后必然会留下题跋,写个来源、观后感之类的,并以此为荣,也算向画家致敬。《游春图》上最醒目的几个字就是宋徽宗金光闪闪的瘦金体——“展子虔游春图”。宋徽宗作为艺术皇帝,在位期间收藏了前代几乎全部最出色的画作,其中展子虔作品还不止这一幅。比如,宋徽宗收藏了一套展子虔的《四载图》,但独缺其中《水行》一图。后来终于在民间发现了《水行》,宋徽宗惊叹不已:“所谓天生神圣物,必有会合时也。”现在《四载图》早已不见踪影,但《游春图》上宋徽宗亲笔是真,这也成为《游春图》为展子虔真迹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游春图》的篇幅不像后世的《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那般巨大,波澜壮阔。这样一幅小画,却是一个大千世界的微缩景观,无意中给中国山水画定了几个后人无不遵从的规矩。此画在宋朝之前的典籍中并没有记载,“游春”这个名字应该是宋徽宗起的,颇为贴切。这幅画用俯瞰视角,大气磅礴,满眼青山绿水,郁郁葱葱,几位白衣贵族在林中或休息或散步,正是游春之机。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由矿物质颜料画成,红裙绿山,白衣公子。《游春图》延续了这种绘画颜色,依然用石绿、赭石。不同的是,在隋代,画中主角已是山水,而非人物,“青绿山水”时代自此开启,延续至今。山水成为画中主角,意思是山水和人物之间有了正常的比例。在《洛神赋图》中,人是主角,所以人大于山,人与山不成比例。而《游春图》最为后世评论家称赞的,正是“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这是新的秩序关系。展子虔有条不紊地在小小画幅上安排了自然界和人的种种足迹,更符合肉眼所见的科学的自然观,用画笔替古人承认自然的伟大壮丽和人类的渺小,以及人类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探索。
不仅如此,《游春图》还有了最原始的远景、中景、前景之分,也奠定了中国画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法则。卷首是层峦叠嶂的几座高峰,其中最高一座居中,两座较矮的山峰位列两侧,剩余山峰环绕周围。山峰间白云缭绕,形成深远之势。中景是蜿蜒曲折的山中小路,穿插低矮的树木、草丛,一直延伸到河边。白衣贵族牵着马好似正要上山游玩,跟壮阔的青山相比,他们只有豆大,但细节依然精细老道,栩栩如生。画面中央为大片水面,波光粼粼之中还有一艘小船,小船上的仕女都清晰可辨。最后近景以一片平缓的山丘结束,白衣公子站在岸边遥望对岸的湖光山色。我猜,他可能就是展子虔本人。
《宣和画谱》称赞展子虔:“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我也想不出更贴切的句子来形容了。
这幅画也为判定中国绘画的年代做了分割线——隋代之前“无比例无皴擦”,隋代之后“有比例无皴擦”。
“无皴擦”指的是绘画技巧。皴擦法是在五代十国晚期、宋代早期产生的,是一种描绘山石肌理的技法。在《游春图》中还没有出现这种技法,展子虔处理山石的方式与顾恺之相似,先渲染再用黑笔勾线,细密精致。画中的树木山石呈现出一种古朴的气质,特别是群山上的阴影,采用了“苔点法”,即用画点点的方式来表现山势高耸、植被茂盛,贵气十足。
展子虔从用色、布局、笔力三方面做了极大的改革,怪不得此图被宋徽宗奉为“神物”。元人称颂展子虔为“唐画之祖”,董其昌赞其“世所罕见”。
三、春游主人
这幅画“流传有序”的经历,比它平淡无奇的诞生刺激得多。宋徽宗亡国之后,《游春图》流落到南宋,被大奸臣贾似道据为己有,南宋灭亡之后,落入元朝公主手中,到了明代,起初为宫廷收藏,而后又为权臣严嵩获得,自此流入民间,辗转上百年,被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够得,最终上交给了“国家”(清内府)。大宋宫廷,元朝公主,明代权臣,清宫内府,这一路走来,安安稳稳,待遇都不差。
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流亡东北,带走了大量内府珍宝,其中就包括这幅画。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开始靠卖祖宗宝贝过日子,一批国宝因此流落民间,大面积地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两大厂商之手,一是论文斋靳伯声,一是玉池山房马霁川。在“民国四公子”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眼中,“马最为狡猾”。
这些商人眼中并没有“国宝”的概念,只有利益。“国宝”意味着能卖个好价钱,特别是卖给洋人。想到这些,张伯驹先生万分焦急,马上跟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馆长马衡商量,愿做中间人从古董商手中买回一批国宝。刚刚打跑日本鬼子的中国一穷二白,国民政府根本没有心思理这些事,更别说拿钱了。古董商那边也不愿意跟穷政府做生意,宁愿拿一些平庸之作甚至伪作应付了事。张伯驹力主“宁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这才以一百一十两黄金的价格收购了范仲淹的《道服赞》,之后又收购了五件精品。
张先生查阅《宣和画谱》著录,发现《游春图》居然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得知马霁川开价八百两黄金后,张先生和马衡商讨:第一,要收购此画,若故宫经费不足,我来补上;第二,故宫方面需出具官方信函致电各古董商,这幅画绝对不能出境。这件事整个古董圈人尽皆知,因此马霁川也不敢再将此画卖给外国人。最终,由墨宝斋马宝山出面,将此画价格降到黄金二百二十两。当时,张伯驹早已散尽家财,收藏了不少宋元巨作,为了保住这幅《游春图》,索性将李莲英当年的一处占地十三亩的宅子卖了。
月余,国民政府的张群拜访张伯驹,想花四百五十两黄金收购《游春图》。经过此前的种种交涉,张老先生根本不信任国民政府,所以不肯转让。他给自己新起了一个号——“春游主人”,还集结了一批大文人创立了“展春词社”,美不胜收。
此处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实则暗潮汹涌。若不是张伯驹发现了《游春图》,若不是他在古董圈有极大的威望,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卖了祖宅凑足黄金,也许这幅画就如《女史箴图》以及其他多幅国宝一样,不能留在故土了。
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张伯驹先生写道:“然不如此,则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
1949年后,张先生将收藏尽数捐献国家。我们今日所见,都是先生经过战乱贫穷,散尽家财,一生的心血。在张先生眼中,这种结局才是国宝最好的归宿。
“东坡为王驸马晋卿作宝绘堂序,以烟云过眼喻之。然虽烟云过眼,而烟云固长郁于胸中也。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多年所聚,蔚然可观。每于明窗净几展卷自怡。退藏天地之大于咫尺之间,应接人物之盛于晷刻之内,陶熔气质,洗涤心胸,是烟云已与我相合矣。”——张伯驹
序言
一 延绵千年的筵席——兰亭集序
二 国宝墨皇——平复帖
三 诗仙人间世——上阳台帖
四 书法之神——祭侄文稿
五 千年传诵——寒食帖
六 地下博物馆——懿德太子墓
七 女神恒久远——洛神赋图
八 美人如玉——簪花仕女图
九 万国来朝——职贡图
十 天涯癫狂——高逸图
十一 折叠时空——韩熙载夜宴图
十二 大宋之光——西园雅集
十三 千古一画——瑞鹤图
十四 让自然活起来——写生珍禽图
十五 山水之祖——游春图
十六 东方蒙娜丽莎——溪岸图
十七 纪念碑——溪山行旅图
十八 朗朗乾坤天地间——早春图
十九 自古宋朝出少年——千里江山图
二十 复兴之路——水村图
二一 画中之兰亭——富春山居图
番外
其一 故宫与《石渠宝笈》
其二 紫禁城最后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