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富养老——浙江人口老龄化案例分析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22094
  • 作      者:
    米红,李逸超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米红,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数理人口、养老政策体系优化等。
李逸超,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龄健康、长期照护与公共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结论
全书经过对于中国“渐富快老”社会结构下的人口健康状态变动趋势与养老服务的作用机制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渐富快老”的趋势下,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在未来30年内持续深化,逐渐呈现快速老龄化、加速高龄化与多健康状态的长寿化的特征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2021年已超过14%,并将在此后的2024―2034年间持续处于“老年社会”阶段。203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超老年社会”阶段,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2%,预计在2035年后我国将处于“超老年社会”阶段13~14年。2060年前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迎来拐点,老年人口占比将可能出
现回落。
失能、失智老年人口规模在未来15~20年内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失能人口约为1 064.6万人,失能、半失能人口的总数为3 636.0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失能、半失能人口将达到约6 000万人,其中失能人口数量为1 756.79万人。2050年,城镇重度失能或重度失智的老年人口数量会达到2 108万人,乡村重度失能或重度失智的老年人口数量会达到1 641万人。
2.在“渐富快老”的趋势下,伴随着失能、失智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以及社会总收入提升,中国未来养老家庭保姆需求量总体将会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未来长期护理保险总支出也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受到中国未来城镇化进程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影响,未来中国乡村家庭保姆需求的增长幅度会小于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地区的老年家庭保姆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约600万人提升至2050年的约
1 60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30年我国城镇地区将产生高达1 000万人的家庭保姆新增需求。我国乡村地区的老年家庭保姆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619万人提升至2039年的约929万人,随后缓慢下降至2050年的913万人。2050年,我国老年家庭保姆的总需求量将提升至2 507万人。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总费用将从2020年的2 967亿元提升至2050年的26 649亿元,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占GDP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0.29%持续提升至2050年的0.61%,社会长期照护支出水平将显著提升。
3.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赡养率会不断提升,加剧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有效缓解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远期收支缺口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赡养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能使养老金制度赡养比下降0.273,有效推迟养老压力高峰期。渐进式延迟退休在短中期会形成一定的基金积累,为缓解基金远期的巨大收支缺口问题发挥作用。在适度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其为社会保险基金赢得了13年的时间窗口。但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的效果将逐步减弱。
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后,为达到当期收支平衡,2020―2050年间,国家需要通过各类途径综合补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47万亿元。由于到2050年,基金累计赤字预计仅为34.91万亿元,再加上国有资产划转的近21万亿元,国家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综合补贴仍有36.56万亿元的余量。
4.在从“未富先老”到“渐富快老”的社会结构变化中,“渐富”与“快老”两个因素会共同作用于中国养老服务产业与事业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照护需求
人口快速老龄化会通过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机制与结构转型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协调增长。收入增长会通过再分配机制与老年人口消费增长机制支持养老服务供需增长。在养老服务监管体系的制度保障作用下,“渐富快老”的社会结构将通过上述机制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
在实证研究方面,我们运用2006―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从宏观层面验证了“渐富快老”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作用机制的存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效应依赖于收入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人均GDP跨越门槛值时,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效应会更强。
通过对于浙江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专题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以期为中国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来自浙江省的先行经验。
(1)人才规模提升会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规模下降可能引发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通过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可知,浙江省人才规模每提升1%,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水平会提升2.6%。在作用机制方面,人才规模可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2)“三同步、三同等”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创新与目标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城乡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增进了人民福祉。嘉兴秉承城乡统筹的理念,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实行城乡“三同步、三同等”的一体化制度设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市统一、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连续17年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连续3年全省第一,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领跑全省,实现了5个“全省最高”的配套改革和整体格局。
(3)增加转移性收入可以提升老年人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意愿。老年人口收入结构中,以社会转移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口会具有较高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尤其是农村老人。以社会救助与养老保险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口具有更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
(4)在生育政策交错、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期,女性生育意愿与水平存在增长潜力,也面临条件阻碍,从而影响全生命周期老龄化社会治理。生育政策调整使得生育水平存在提升潜力。旺盛期育龄女性婚育推迟明显,生育势能有待释放。旺盛期育龄女性不孕状况改善明显,生育潜力较大。新冠疫情后意外怀孕风险加剧,浙江省生育率水平可能出现短期性提升。社会发展使得女性优生优育观念强烈,高学历女性的社会性压力影响了其生育意愿实现。
(5)天台县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人才短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医养结合发展程度低的问题。
(6)多元筹资模式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保证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个人缴费是关键途径。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的个人缴费将成为保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且缴费年限越长、地区老年失能水平越高,个人缴费占筹资总额的比例越高。在个人缴费年限为20年、失能率可变的情景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浙江省城镇职工的长期护理保险缴费额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将在2055年前后达到1.96%的峰值,并在2080年前一直保持在1.50%以上。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多健康态势预测、发展模式与发展愿景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多健康态势预测
第二节 面向多状态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公共政策研究
第三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预测研究

第二章 从“未富先老”到“渐富快老”——中国养老服务驱动机制与展望
第一节 渐富快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特征
第二节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渐富快老”社会结构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四节 “渐富快老”社会结构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应对“渐富快老”社会结构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第一节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研究
第二节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人才驱动视角
第三节 老年人口收入结构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基于台州市养老状况调查
第四节 从统筹城乡到共同富裕:嘉兴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第五节 从持续走低到根本性扭转:浙江省生育率恢复性增长模式与策略创新
第六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养结合规划路径——以台州市天台县为例
第七节 浙江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与仿真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