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是分析哲学的重要分支,陈嘉映教授从哲学出发,对学术、日常、文本等领域中的语言进行了深刻思考,但又不拘于纯粹的学术分析,往往从语言的朴素之处一语道破玄机,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先于我们表达存在,而又深刻影响我们表达的语言本质。
学术文章里充满了奇怪的干燥的模糊的语词,弯弯绕绕的句子,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业内人士也照样头疼。但学术不属娱乐业,不能指望由媒介广为传播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两个极端取中何如?这种聪明主意通常不得要领,艰深的语言有时是学术内容要求的,有时是用来骗自己吓唬别人的,浅显的语言有时是大师的炉火纯青,有时只由于流于表面不肯深思,若如此,如何取中?倒不如琢磨一下学术语言怎么一来就有别于日常语言了。身份标志。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的行话,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其中主要的一个是不让这个行当外面的人混进来。我们可以通过服饰举止居住区域等很多因素来识别一个人,但最保险的是听他怎么说话,肖伯纳在《卖花女》一剧中把这一点写得淋漓尽致。(134)
1998-2002年
为辩解进一言——日常语言分析的一篇经典
信号、句子与词
关于语言的讨论
哲学的用途——致赵汀阳
如何说服别人放弃错误态度
“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滥用
读《停滞的帝国》
概念结构与事物结构
中国思想的位置——读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也谈“二元宿根”——致张祥龙
说大小
德国古典哲学与德国文化
浪子拉摩与哲人
谈《焦点访谈》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谈博士生培养——应《新报》邀请谈邓晓芒辞职一事
关于学术评价体制的采访
学术和学术语言
读《嫉妒与社会》
读唐逸《荣木谭》——在《荣木谭》研讨会上的发言
事物,事实,论证
谈气功
梦想的中国
介绍几本写海德格尔的书
《思远道》编后小记
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
纠缠与疏朗——海德格尔的阿伦特牵连和纳粹牵连
读《知识分子》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周年纪念致贺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讲义选
无法还原的象
两本写新疆的书
也谈哲学的中国方式
思想坐落在欲望、快乐和沮丧里面
读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
闲话希腊——《希腊精神》译本序
他的歌声带着思索——写竞马
从作品到文本
谈王小波
读古尔德《生命的壮阔》
哲学与汉语思维
日常语言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