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总论
0.00     定价 ¥ 1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4242662
  • 作      者:
    叶秀山,王树人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04年版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的修订版,由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共8卷12册,包括《总论》(叶秀山、王树人主编)、《古代希腊语罗马哲学》(上下,姚介厚主编)、《中世纪哲学》(黄裕生主编)、《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周晓亮主编)、《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尚杰著)、《德国古典哲学》(张慎主编)、《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下,谢地坤主编)、《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上下,江怡、陈亚军著)。是目前国内最全面、规模最大、作者最权威的一套西方哲学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叶秀山(1935年6月4日—2016年9月7日),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主攻西方哲学,兼及中国哲学和美学,爱好京剧、书法并有专著出版。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共出版论著20余部,其中多部多次再版,所发表作品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代表作有《前苏格拉底研究》(1982)、《苏格拉底研究》(1986)、《思·史·诗》(1988)、《无尽的学与思》(1995)、《愉快的思》(1996)、《中西智慧的贯通》(2002)、《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2003)、《哲学要义》(2006)、《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2009)、《学与思的轮回》(2009)、《启蒙与自由》(2013)、《知己的学问》(2015);艺术与美学代表著作有《京剧流派欣赏》(1963)、《书法美学引论》(1987)、《美的哲学》(1991)、《古中国的歌》(2007)、《说“写字”》(2007)等。2019年,12卷《叶秀山全集》出版。王树人,(1936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方哲学史室主任。曾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多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学术交流, 晚年重点转入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思辨哲学新探——黑格尔哲学体系研究》《历史的哲学反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研究》《传统智慧再发现》《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译作有《黑格尔与哲学史》;为8卷11册《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二主编(与叶秀山)。

展开
目录

上篇 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 叶秀山 1 

一 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 3 

(一) 哲学之用途 3 

(二) 哲学作为“自由的知识” 5 

(三) 哲学与哲学史 16 

二 西方哲学之本源——— 哲学作为一门科学 31 

(一) 哲学之觉醒 31 

(二) 时间与空间 44 

(三) 从“时间”到“因果性” 57 

三 哲学的古代观念 74 

(一) “哲学”与“前(准)哲学” 76 

(二)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辩证法” 80 

(三) 古代哲学观念之大成与“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 90 

四 哲学的古典形态 104 

(一) 何谓“古典哲学” 104 

(二) 古典哲学的“知识论”观念 106 

(三) 康德的“先验逻辑”与知识论 119 

(四) 道德哲学之古典观念 133 

(五) 活生生的“人”的世界———艺术论与目的论 153 

(六) 古典哲学之“同一哲学”观念 178 

(七) 古典哲学之完成者———黑格尔 188 

五 哲学的当代观念 212 

(一) 黑格尔以后 213 

(二) 胡塞尔的当代“现象学” 218 

(三) 欧洲思想危机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对当代欧洲哲学之贡献 229 

(四) “异”的哲学———当代法国哲学的探索 245 

六 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传统及当代分析哲学之趋向 272 

(一) “感觉经验”与“思维(逻辑)形式” 273 

(二) “分析(哲学)”自身之被质疑 276 

(三) 分析学派在美国的发展 279 

上篇参考文献 286 


下篇 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 王树人 287 

小 引 289 

一 融合概念之辨析 290 

二 翻译与融合 299 

(一) 翻译在语言变通中所作的融合 299 

(二) 从佛经的翻译考察翻译与融合 302 

(三) 明末清初的翻译与融合 309 

(四) 清末民初严复的翻译与融合 316 

三 明末清初中西哲学、文化之融合 329 

(一) 概况与基本特征 329 

(二) 冲击与演变 338 

(三) 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冲突 349 

四 清末民初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基本问题与特点 365 

(一) 中西对话性质的转变 366 

(二) 为启蒙而借鉴、 融合西学 371 

五 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黄金时期———五四运动至20世纪40年 代 406 

(一) 杜威、罗素、杜里舒来华讲学及其影响 407 

(二) 康德、尼采、柏格森三家哲学热 422 

(三) 问题与争鸣 434 

(四) 会通成果选析 447 

结束语 471 

下篇参考文献 477 

人名索引 4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