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史学史论译
0.00     定价 ¥ 2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0064656
  • 作      者:
    杨生茂,朱佳寅,杨令侠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生茂,1917年生,1947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代主任和副主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美国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学术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约编辑、《外国历史小丛书》编委、《历史教学》编委、《博览群书》编委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史学史论译》:
  第一是理论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我们研究历史问题应当遵循的准则,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考察历史。这样,才能在历史研究中开阔视野,作出创新,不致落于资产阶级外交史学的窠臼。
  多年来国外有的学者反对经济史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冠以“经济决定论”而加以否定。我们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单线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由繁复的因素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呈现出多层次和立体的结构。过去,我们对历史的统一性强调过多,对历史的多样性注意不够,这种倾向应该克服。但是诸多因素中,毕竟有一种主导的、基本的因素,影响了其他因素的存在和运动,决定事物的主流。外交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国内的,有国际的。国内因素又分为政治、经济、思想、人物甚至各种偶发事变等。马克思主义从来不笼统地把经济看作唯一的决定因素。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时期或事件中,经济以外其他因素也可能是决定性的。但是从宏观和总体上看,主导因素仍是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他因素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派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其上才有政治、思想、外交等。在一定程度上,外部条件(国际背景)也只有通过国内经济才能发挥作用。外交事件有时不一定直接机械地反映经济利益,但是就总体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如果不坚持这一点,就不免分不清主流,看不清本质,陷入历史相对主义或单纯现象罗列。
  例如,关于美西战争的起因问题。有人认为,当时美国商人在海外利益不多,所以引起战争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的野心或好恶,或是报纸上的渲染鼓动。但是,我们觉得,脱离开工商业资本集团的经济利益,是难以理解帝国主义扩张的。又如,多数资产阶级史学者根本不承认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他们只承认过去的英法是帝国主义国家,而美国是商业国家,所以他们用“世界强国”“商业帝国”等名词来代替帝国主义概念。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依据马克思主义去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属于第三世界,根据历史经验,我们最有资格发言,在思索中也最有体会和认识。
  第二是关注外交活动中低高潮的关系问题。外交的发展是波浪起伏型的,有高潮,也有低潮。高潮当然要写,因为它集中反映了外交的性质和阶段性,但是低潮也不可忽视。低潮和高潮是相对的,低潮往往是高潮的准备和酝酿。构成狂飙时期的各种因素往往是在低潮时期潜伏、积累和萌生的。
  例如,1815-1844年,国际形势较为平静,美国虽然进入国家主义时期,但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取得自主地位。美国外交事务方面并无重大事件,但是国内政治、经济、思想上的重大改变正在发生,商业资本逐渐向工业资本过渡,国内市场开始发展。这一阶段不写清楚,就很难把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扩张讲明白。又如,美国在对外关系中惯用的熟果政策往往是在低潮时期酝酿的。就事件本身来说,1902年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是经过近百年的策划的;1898年夏威夷被兼并也经历了几十年的算计。再如,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20年代也是低潮期。美国登上帝国主义世界舞台以及1929年爆发的空前经济大恐慌的伏因,都可分别追溯到相应的低潮年代。低潮期既是重要转折点的背景,所以高低潮之间衔接宜分外着力阐释,写作时不应出现断层。
  第三是口号问题。美国外交史上出现的口号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美国外交的原则。研究美国外交史,不能不对这些口号作深入的探讨。口号虽然包裹着美丽的辞藻,其含义毕竟是抽象的,有的甚至是模棱庞杂的,容得作出多种随机性的解释,因而在具体运用上往往是交替或综合使用的。这反映美国外交口号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性质,也反映美国人轻视理论,着重实际的功利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分析这些口号时,就不能把它们看作一成不变的信条,而应追踪它们的演变过程,透过表面的词句,研究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和实际效用。美国内政和外交政策中,口号和实际行为时有出入,因此经常持对己对人迥然不一的“双重标准”的态度。
  在许多口号中,我们可以选择四个口号来概括美国外交政策史发展过程的总线索。
  其一是“孤立主义”。“孤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事务之外。实际上这个口号是美国立国之初针对欧洲而提出的。当时美国国力弱小,不足以与欧洲列强抗衡,又惧怕欧洲列强对北美事务进行干预,因而提出“孤立主义”。由于当时美国外交的主要对象是欧洲,所以孤立主义也是当时美国整个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它一方面打出“中立”“海上自由”“不卷入”“不干涉”等旗号,力图摆脱欧洲大国的控制和操纵,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美国争取在美洲发展自我利益的愿望。所以,孤立主义不是消极被动的政策。“孤立主义”到19世纪末一直是美国外交的基本口号,后来也时隐时现,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不同的面目服务于美国的扩张目的。在19世纪主要是策应在美洲的扩张,在20世纪则表现为隔岸观火,伺机渔利,利用欧洲的均势,谋求和巩固美国盼世界地位。
  其二是“门罗主义”。这是美国对美洲(主要是拉丁美洲)的政策口号,虽然在1823年提出,但实际运用始于19世纪40年代。“门罗主义”标榜“不干涉…‘不殖民”,实际上是美国在美洲扩张的号角。它要求从美洲大陆排斥欧洲列强,把美洲转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门罗主义在排斥欧洲方面与孤立主义相通,在独霸美洲方面则有孤立主义所不具备的新内容,所以,门罗主义也可视作孤立主义的变种,但埋藏着称霸美洲的伏机。
  在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之初,美国采取不承认政策。门罗主义出现后,随着在政治经济上的需要,美国不断给这个“主义”以新的内容。詹姆斯·波尔克、理查德·奥尔尼、西奥多·罗斯福、亨利·洛奇和伍德罗·威尔逊等人都对门罗主义作过新的解释,因此其含义和运用方法也在不断改变。从19世纪40年代的军事侵略到80年代的泛美主义;从20世纪初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30年代的“睦邻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区域安全到50年代开始的中央情报局的颠覆和军事干预活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很少再提门罗主义了。1982年美国竟支持英国进行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1985年竟同法国在加勒比海举行一次联合军事演习。这说明美国在保持它的“后院”方面已力不从心,不得不同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伙行动。这也说明拉美国家民族独立要求和团结精神的高涨。1959年古巴共和国成立。1983年孔塔多拉集团建立,并多次与中美五国等举行拉美九国会议。1987年8月,九个拉美国家宣布将于11月举行“该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美国参加的年度最高级会议”。门罗主义这个口号虽然还未僵死,但拉美人民己为它敲起了晚钟。如今,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改了它的拉美外交策略。“后院”已不得安宁。美国在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之余,不得不有限度地将旧日宿敌英法的军事力量引入进去。
  门罗主义虽然主要是针对拉美的政策,但也被运用于其他地区,如19世纪末的夏威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加拿大。
  ……
展开
目录
目录第一编论文论美国史学史美国史学史的轨迹论乔治·班克罗夫特史学论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及其“边疆学派”论威廉·阿普曼·威廉斯外交史学论美国外交史学论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论1981年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论1949至1989年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对世界史研究的思考论美国史研究的方法论论美国外交史学研究第二编编译作品特纳原著选译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西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1820—1830)西部的贸易和理想(1820—1830)西部问题拓荒者理想和州立大学美国历史中的社会力量地域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外国历史学家论特纳及其学说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
特纳和移动的边疆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的分裂的遗产变化着的西部美国边疆论题:攻击与辩护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和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