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粒种子》:
手的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使用手的过程中,婴儿发现了自己的手,他们的注意力和感觉的重心从口转移到了手,这使得孩子急切地要用手去感受事物,不断扩大感知事物的范围。所以孩子在某一阶段特别喜欢用手抓东西,见了什么都想去抓,特别是像面条、香蕉、草莓这些软的、黏的食物,孩子会抓得稀巴烂,而且乐在其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有的家长会打孩子的小手,说弄得脏兮兮的,还浪费食物,因为家长教育孩子总是有“理由”的。在这一时期,孩子还喜欢扔东西,给他捡回来,他再扔出去,如此反复,来满足他这一敏感期的发展。
为了迎接小儿子手的敏感期的到来,我们给他准备了几个玩水的喷壶、杯子、瓶子等工具,供他自由玩耍,有时候他能蹲在地上玩耍半个小时以上。这期间,他不停地把水倒来倒去,用一个小杯子把饮料瓶装满水,再把水倒出来,来来回回,每次玩耍都有二十几次。这一过程看似简单重复,但对手臂大动作、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孩子高度投入地玩耍,对其专注力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童年期对手的锻炼非常重要,错过了手的敏感期,不仅影响孩子动手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还会影响其大脑思维的发展,而灵巧的双手往往和聪慧的头脑紧密相连。
手的敏感期,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撕纸,对手的敏感期来说是很好的游戏。家长可以准备各种材质的纸,如卫生纸、杂志纸、面巾纸等让孩子体验。也别怕弄脏衣服,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吃饭,黏软的食物是孩子手的敏感期最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通过抓捏感受不同食物的质地,体会独立进食的乐趣。还有家里的抽屉、米缸、衣服等,也都是孩子用手探索世界的窗口。
声音探索敏感期
孩子两岁多一点的时候,特别爱扔东西,很多孩子的小手会因为扔东西而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挨过打,因为家长一般会认为孩子是故意破坏东西,是调皮捣蛋的表现。为了给孩子改掉这个乱扔东西的“毛病”,家长会用各种方法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进入了声音探索敏感期,乱扔东西是他在探究声音的来源。有小孩子看到爷爷不小心把杯子掉在了地上,杯子碎了,发出“啪”的一声,对此他充满好奇,于是他也拿起桌上的杯子扔到地上,就为了听那“啪”的一声。他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杯子掉地上后会有声音呢?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给孩子进行听觉刺激,如用不同音色的乐器在孩子周围的不同方位发出声音,吸引孩子去听;有计划地带领孩子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嘴发出一些好玩儿的声音,比如小泡泡破裂的声音、动物的叫声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引导孩子模仿;让孩子去分辨一些相似的声音或者同类型的声音,比如牛的叫声和猪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等,从而感知声音的不同。
“洞洞”敏感期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碰到孩子对“小洞洞”充满强烈好奇的阶段,也就是孩子喜欢抠东西、戳洞洞。我还记得小儿子就爱抠插座上的小孔,虽然他的小手伸不进去,但他经常去尝试,那一阶段,我们特别小心,就怕发生意外。
这是孩子手指敏感期的一种表现,也有人说它是“洞洞”敏感期,是孩子用手指探索世界的特殊时期。我们通常说“心灵手巧”,实际上是“手巧心灵”,孩子在用手指探索事物的时候,也是进行思考的时候,如果禁止孩子的手指活动,也就禁止了他的思考。
市场上可见“洞洞系列”书籍,比如翻翻书、洞洞书、拉拉书等套书,我想就是为了孩子的敏感期而开发的,是这一时期孩子感兴趣的启蒙图书。
空间探索敏感期
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三岁左右时,如果看到一个纸盒,就特别喜欢坐在里面。孩子还喜欢钻到一个小橱子里,把门关上,把自己关在里面,在我们看来很不舒服的样子,他却高兴得不得了。再大一些,孩子就开始爬大衣橱,把衣服全部拿出去,自己钻进去,玩得不亦乐乎。这就说明孩子到了空间探索敏感期。
在空间探索敏感期,孩子还会通过投掷、乱扔物品等方式探索和感知空间,还喜欢爬高、钻洞、躲猫猫、跳跃,翻箱倒柜地找东西,积木垒高再推倒,走在各种高台上等。这一敏感期对孩子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许多能力,比如建立视觉空间感。视觉空间感是人类学习的依赖,发展良好的话,孩子在读书、写字时不容易出现跳行、漏字、看反字、写反字等情况。空间探索敏感期的钻、爬、跑、跳等大肢体活动有助于前庭觉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孩子提升视、听、语言等能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