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开会的亚马逊公司,强调会议效率就是工作效率,他们的方法跟你想的很不一样。
系统性公开亚马逊内部高效开会的方法论,日本亚马逊核心管理者撰写
介绍贝佐斯验证有效的做法,帮你搞定可能遇到的会议问题:什么情况要开会、怎么写会议资料、会前如何准备、常见会议的开法、会后如何跟进、会议瘦身tips……
《福布斯》专栏推荐
会议前15分钟,所有人保持沉默。
会议资料只有两种规格:1页纸或6页纸。
开会时不允许使用 PPT,必须把会议资料写成文章形式。
我相信,诸如此类有关亚马逊开会方法的传说,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吧。或许有人会因为这些规定跟自己公司的开会方法有所不同而产生好奇,也有人会觉得这些简直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亚马逊定下这些规矩的初衷。
亚马逊的开会方法是以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为核心的亚马逊管理团队,通过各种试错才得到的智慧结晶。我认为, 这些经验中潜藏的思维方式, 能让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甚至普通职场人都从中受益。因此我撰写本书,旨在解构亚马逊开会方法的奥秘,讲解其具体操作方法和背后的亚马逊管理原则,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些许、甚至重大启发,帮助自己解决困扰。
会议室是企业效率低下的重灾区
亚马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成功企业,与谷歌(Google)、(Apple)、脸书(Facebook)、网飞(Netflix)等互联网巨擘合称为“GAFA”或“FANG”。 1995年,亚马逊诞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在创业初期,贝佐斯家的车库就是办公室,可见当时公司的规模有多小。但在创业20余年之后, 公司仅在日本就有数千名员工,全世界更有数十万雇员,俨然是一个大型跨国企业。 2018年12月,亚马逊一度超越苹果和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我是在2000年7月加入亚马逊的。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先是进了一家日本本土企业,工作7年后辞职,成了日本亚马逊的创始成员之一。在这之后的15年中,我负责过供应链、书籍采购、仓储管理等工作,出任过日本配送中心的总负责人。直到2016年我才离开亚马逊, 创立了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 运用积累的知识和高效实践经验,为很多企业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提出包括人事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运营建议。
从事咨询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时需要跟客户的公司开会, 有时也要出席自己公司内部的会议,时常感到这些会议和我在亚马逊时参加过的会议有些不同。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这些会议效率不高。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开会的时候都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为了通过一些重要的决议,把太多人员聚集到大会议室里,分发的资料简直厚到读不完。开会时,除了进行陈述和答疑的人之外,发言的只有少数几个人,通常是位高权重的领导。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还是无法做出决定,只能留待下次再议。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毫无收获地离开了会议室,心里掂量着是不是下个月还得再经历这么一次……
相信不少本书的读者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吧。尽管在会议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还是想不出好点子,或者迟迟无法做出决策。在我参加过的客户会议中,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
这并不是个别公司才有的特殊情况,而是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常见问题。如果你在大型企业工作过,就会知道大家的状况都差不多。与亚马逊的开会方法相比,很多企业的会议总体来说是效率低下的。
当然,本书也不会因此就对亚马逊的开会方法进行一边倒的赞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企业或部门里,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况都各有差异,从来就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开会方法。但以我在亚马逊工作了15年的经验来看,这种独特的开会方法确实以其他企业无法想象的速度推进着各项业务和各类日常工作,所以其中必有可取之处。
科学的开会方法成就了亚马逊的飞跃
亚马逊是从售卖图书起家的,但今时今日,应该不会有人只把它看作一家卖书的公司了。亚马逊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十分齐全,堪比百货公司,只是搬到了线上而已。
电子商务、第三方线上商城(Marketplace)、亚马逊会(Prime)、云计算服务(AWS)、电子书(Kindle) …… 亚马逊的服务和产品不胜枚举。近年来业务发展也不仅限于线上,还进军了线下实体店领域,取得了不少战果。亚马逊于2015年在西雅图近郊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 Amazon Books, 在2017年又收购了全美最大的天然和有机食品杂货商——全食超市,紧接着,在2018年推出了具备自助收银功能的无人超市 Amazon Go。这些新业务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亚马逊的业务扩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新业务都能顺利开展,2014年在美国大张旗鼓发售的智能手机 Fire Phone,推出不久便以失败告终。然而总体来说,亚马逊是一家不断推出各种产品和业务、多项事业齐头并进、实现快速成长的大型企业。
业务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项目数量的增加。亚马逊总有无数项目在同时推进:大到牵涉多个部门、时间跨度较长的大项目,小到软件或产品上线之类的短期小项目。决定这些项目命运的关键就是各种会议:商讨新创意的会议、研究商业计划的会议、决策会议、确认项目进展状况的会议,等等。会议内容被快速、高效落实,项目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一家企业常年都有大量的项目在推进,那相应地就一定会有很多会议。亚马逊通过不断试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找到了将会议精简化、高效化的方法。如果你想要开创新的业务,想要确保会议中提出的想法能得到落实并顺利走上轨道,想让以上两点都成为公司运作的常态,那么相信本书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亚马逊的开会方法也在不断进化中
先前说过,亚马逊的开会方法不是绝对正确的。即便是在亚马逊内部,也并没有什么官方认定的开会规则。
从1995年成立的一家创业公司起步,亚马逊仅用20余年就成长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企业,靠的是员工们结合以往工作积累的经验、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口口相传的信息, 不断研究工作方法、公司制度、企业架构的最佳模式,并通过实践进行取舍。
比如说,我刚加入亚马逊时,公司里开会也和大多数企业一样,会使用 PPT 来做演示。但5年后的某一天,老板杰夫·贝佐斯突然就提出:“会上严禁使用 PPT。”那时候亚马逊刚开始扩张版图,公司也正逐渐壮大。此前,贝佐斯还可以亲自面对每一个用 PPT 做讲演的员工,资料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都能当场问个明白。但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有时连名字和脸都对不上号,要从不熟悉的人写的 PPT 里揣测每个要点背后的思路就更难了。贝佐斯意识到,会议资料还是写成完整的文本比较好——不省略任何文字,将想法全部写清楚。
随着技术和工具的进步, 低成本、高品质的视频会议系统逐渐普及,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选择远程办公,工作模式也更趋于多样化。正因如此,趁现在去摸索一套顺应时代潮流、适用于当下的开会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有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面,也有需要坚定不移的初心,这就是亚马逊式会议的思想根基之所在——亚马逊领导力准则(Our Leadership Principles,简称 OLP)。
任何公司在进行会议方式的变革之前,都应当结合自身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谨慎审视变革的条件是否成熟,然后再考虑公司的会议机制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又有哪些值得保留不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合自己公司风格,又顺应环境变化的改进方式。
第一章:在亚马逊什么会值得开
第二章:亚马逊的会议资料制作规则
第三章:亚马逊的决策会议
第四章:亚马逊的创意发掘会议
第五章:亚马逊的进度管理会议
第六章:亚马逊开会方法的基石――领导力准则
第七章:人人可用的会议瘦身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