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质量简史 资深产业观察家解答“质量之问”,工业史科普力作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3271686
  • 作      者:
    林雪萍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时代发展浪潮的重要动力。在制造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质量理念也随之变迁,并展现了它的多样姿态与精彩奥秘。本书立足于不同时代特征,梳理经典质量理论,穿插对质量管理、计量体系、企业生产等现代工业主题的阐发,是质量领域少有的中文原创著作。

作者林雪萍具有多年产业观察经验,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生动的意象展开论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展开
作者简介

林雪萍,全球产业观察家。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从事全球工业对标与企业技术战略研究,长期跟踪先进制造、供应链韧性、企业创新,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也有研究。著有《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五菱之光:一部造车史》《工业软件简史》《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智能制造术语解读》《工业互联网创新之路》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质量,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永恒话题。自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以来,质量成为制造最重要的伴生品。在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高地公园工厂建立了汽车流水线。这被认为是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程。从此之后,以人类重要的工业品——汽车作为引领,工业进入有条不紊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而质量管理则是摇曳多姿,不断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多面神态,一路进阶而来。

对于质量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地理解质量的本源。我们可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更早的手工业时代找到质量的滥觞。

在手工业时代,产品基本是由工匠和作坊进行单件或者小批量生产。质量的定义,另有规则。直至今天,人们仍然会为国宝“四羊方尊”的工艺复杂度和精细程度发出赞叹。它是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吗?毋庸置疑。以现代的质量规格来衡量,它满足了哪些规格?没有。这影响了它的用户价值(不单纯是文化、艺术和考古价值)吗?没有。作为一个单件生产、由匠人负责制作的产品,“四羊方尊”并不需要去满足一些质量标准或者产品规格的要求。即便仍然存在某些规格上的偏差或者瑕疵,也掩盖不了它的复杂造型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正所谓“瑕不掩瑜”,作为一个酒器或者礼器,质量就体现在复杂的造型工艺上。

手工业产品质量的另一个特点是匠人负责制。中国古时就有“物勒工名”的说法,指的就是物品上刻有工匠的名字,听上去像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褒赞。这种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出现的制度,可以方便其他人检验产品质量。《吕氏春秋》中的这个记载,表明了中国古代对兵器的严苛管理。兵器上雕刻的名字,就是责任人。1974年西安兵马俑出土的兵器,基本都是同样的品质表现。然而,这背后不是工匠的喜悦,而是匠人的泪水。古时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意味着,此四个字的真正意图,就是要进行惩罚。最早记载中国质量管理制度的《礼记•月令》中的表述值得注意:“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至此,这四个字已经更像是一种恐吓了。晋代时将这种官办工业的做法推广到民用品,凡是制造漆器都要用优质原料,按一定规格生产,然后用朱砂调漆勒写制造的日期、生产者姓名和地址,否则不允许出售。南京明城墙的古砖上都刻有工匠名字和籍贯。可以说,这些看上去是工匠精神的标记,其实是恐惧的缩影。一个工匠未必因为产品好而获得奖励,却可能因为产品品质差而受到惩罚。质量,第一次呈现出了两面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现遥远的记忆 (1920年前)

第二章 寻找制造的基石 (1920—1949年)

第三章 转动国家的轮盘 (1950—1979年)

第四章 聆听大师的神话(1980—1989年)

第五章 走向全球化的企业家(1990—1999年)

第六章 掀起超级工厂浪潮 (2000—2014年)

第七章 开启新质量思维 (2015年后)

质量简史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