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的启示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道德经》第二章的启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
《道德经》第三章的启示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显露引起贪欲的物事,方能使世人心思不被惑乱。
《道德经》第五章的启示(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没有偏爱,在其看来,万物如祭祀所用的草扎成的狗。
《道德经》第五章的启示(二)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多有失,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适可而止。
《道德经》第七章的启示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远存在。
《道德经》第八章的启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道德经》第九章启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水满自溢,不如适可而止;显露锋芒,至刚易折,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道德经》第十章的启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轮上,车轮有中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糅合黏土制成器皿,器皿有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对人们的便利,其实是“无”在发挥作用啊。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启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过分追求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过分追求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
《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启示
何谓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惊恐不安呢?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因为在世人心目中,一般都是宠上辱下,宠尊辱卑。得到光荣就觉得显尊,受到耻辱就觉得丢人。得之也惊,失之也惊。
……
《道德经》第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启示
《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启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