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35414
  • 作      者:
    廖泽明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精彩书摘
  《当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研究》:
  (二)塑造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是指个体通过美术教育自觉进行心性、性情的自我锻炼、陶冶、培养和提高,形成超越的自由境界。审美境界是一个综合结构体,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在审美心理结构中,渗透交融的因素有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审美意识的因素,也有科学、道德等因素,甚至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审美境界是多种因素交融渗透的结果。审美境界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而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自由地形成的。
  1.感受愉悦的审美境界
  这是偏重于感性能力对美术的形式、样式、结构、节奏直观感受的审美境界。在这种审美境界中,往往不需对对象内容的深入领悟就能获得愉快。它的特点是强调感官知觉而生愉快。这种审美境界包含较强的生理因素,但又不是单纯的感官生理愉悦,而是渗透着理解和想象,是多种心理功能共同活动的结果。
  美术教育培养对现实功利的超越能力,使得受教育者在参照艺术时,能够感受形式、色彩和声音的更新、变化。这样,就要在审美操作活动如书法练习、木雕泥塑等中,注重形式的组合规律、物质材料的情感性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培养起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态度。
  2.领悟愉快的审美境界
  美术教育媒介不是单纯的形式组合,而是在组合中隐含着意味。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就侧重于审美对象蕴含的内容意味的领悟和品味,从而产生一种精神愉悦。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锻炼受教育者的理解、想象等心理功能,使之能够在有限的形式中领悟到无限的本质内容,引起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在这种审美感受中,活跃着的形象受到理解的规范和限定。理解的逻辑依存于想象的联系、推移和转换,趋向于感知,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和谐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超出日常生活意识的审美态度、人生态度。
  3.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
  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叫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个环节是伦理情感与哲理思索的交融而形成的道德精神的高扬、奋进,另一个环节是超道德本体的人与自然的交融。前者即所谓“悦志”,后者即所谓“悦神”。
  美术教育在意象的形式中包含的思想道德内容、哲理内容、文化知识内容,是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精神高扬、奋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美术媒介中的波澜壮阔的斗争、英雄的业绩,还是平凡中的伟大,都会使受教育者获得奋发向上的情感,在情感的激荡中摆脱和克服那些渺小、卑琐、平庸的消极心理,从而向上飞跃,在精神力量的高扬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喜悦。在主体精神高扬的基础上,走向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交融,使受教育者彻底超脱功利意识,在审美中投入大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在这感性的时空中求得伦理精神的超越和不朽。
  无论哪一层面的审美境界的塑造,都离不开个体的自觉努力,离不开受教育者以自己的独特艺术和人生体验对美术媒介的感受。不同人的气质受生活经验、文化知识等的影响,审美境界的形成过程必然打上个体努力的烙印。这就需要受教育者的主动追求、不懈努力,把审美经验转为内在的心灵生活,转为审美需要和审美态度,化作自我价值的一部分,达到对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感悟体认的层次,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审美境界达成的标志,是受教育者形成或出现对功利超越的一种自由态度。审美境界的形成既是受教育者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参照和把握的结果,又是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提高想象的自由把握能力,自由地创造型式、创造一个想象自由世界的必要条件。它使受教育者不仅能够观照和应对,而且能够表现和创造,超脱功利的强制性而走向自由,把它转换为改造社会和自然的物质活动,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4.陶冶性情
  陶冶性情是指美术教育对人性的培养。动物性是指以自然法则来生存,在这种状态下,生存者在自然的压力之下,以生理的满足作用于价值取向。动物性若施之于动物,无所谓善恶。而施之于人,它的无限制延伸将是对真知和善的破坏、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性相对于动物性而言,人是尊奉社会和理性的法则来生存的,以此来建立一个不同于自然状态的人类社会,从而使社会历史进入有序进化的状态。人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根基在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实践,是劳动实践使人性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人性的完善也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自觉建设,使它作为一种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的文化心理结构,发挥其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应有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性情的陶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美术的审美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对媒介形式秩序的观照和把握,使一般的心理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并转化为审美能力,最终达到自由运用和创造型式的程度;二是通过对形式意味的感受、领悟,使情感、心灵受到震荡、净化,培养起一种超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美术教育概述
第一节 美术教育简介
第二节 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程

第二章 美术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美术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 美术教育的功能

第三章 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
第一节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
第二节 美术教育的目的

第四章 美术教育与审美素养
第一节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作用
第二节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
第三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第五章 当代美术与艺术设计学
第一节 艺术创想与工艺美术设计
第二节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
第三节 影视艺术中的美术学透视

第六章 当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
第一节 美术与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
第二节 美术与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

第七章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实践应用
第一节 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性
第二节 当代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
第三节 艺术设计学视域下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

第八章 信息化时代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创新
第一节 当代美术教育理论的新拓展
第二节 传媒信息化的感觉错位
第三节 当代美术与设计教育创新的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