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渊明画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画传系列
0.00     定价 ¥ 2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059240
  • 作      者:
    朱虹,张雷
  • 出 版 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关于陶渊明其人,素以“靖节”的品格、超脱的风度,生平事迹载入《晋书·隐逸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生前死后都备受尊重。 本书包含少年陶渊明、壮年陶渊明、晚年陶渊明、陶渊明的隐、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六个部分,讲述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做过官,任彭泽县令,也有很多人知道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终老田园。诗人李白还加以发扬,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句。
更多人对陶渊明的了解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但是也仅止于这个“辞官归去”的背影。
陶渊明曾经多次出任官职,有史可查的有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彭泽县令是他最后一次为官,仅80多天便弃官而去。
陶渊明为什么去做官?他做的是什么官?他又为何弃官归去?在魏晋南北朝的险恶政局中,他抱持着什么样的理想和精神?为什么龚自珍把他比作诸葛亮,鲁迅说他“金刚怒目”?对于陶渊明的生平,现代人应该有一个更为广阔和客观的视角。
根据陶渊明留存下来的诗歌,人们习惯把陶渊明的生平分为三个阶段:29岁之前是一个阶段,他没有出仕,在乡间过着读书种田的生活,也曾出外游历。29岁到41岁是一个阶段,他出任官职,离乡打拼,时常出差,奔走在外。42岁到离世为一个阶段,他辞官而去,回归老家,自耕自作,饮酒作诗,终老乡间。
对于现代人来说,陶渊明比较晚熟,29岁“高龄”才得到一个叫作“江州祭酒”的职务,正式出仕。江州祭酒是个什么官职?陶渊明又是怎么谋得的?我们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陶渊明的身份来历。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魏蜀吴)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360多年间有30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简单罗列一下,东汉延康元年(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西晋泰始元年(265),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又废魏帝自立为晋,史称西晋;西晋建兴四年(316)塞外诸多游牧民族趁着晋朝内部军阀的“八王之乱”侵扰中原,“五胡乱华”,西晋灭亡;晋朝宗室南下,西晋建兴五年(317)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东晋元熙二年(420),晋朝大将刘裕篡位,建立刘宋王朝,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据长江相对,南方有宋、齐、梁、陈,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开皇元年(581)隋朝建立,才开创了隋唐盛世的大一统时代。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到南北朝之间的过渡时候,乱象频生,战争不断,民生凋敝,名士贵族如孔融、何晏、潘岳、嵇康、谢灵运等都被杀害,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充满了朝不保夕的恐惧和放任自流的消极。同时在思想文化上,儒家的伦常礼教受到猛烈冲击,个体的自由思想开始萌发,玄学思辨蔚然成风,佛教经典传入,道教文化勃兴,还有波斯、希腊等西方文化也由胡人带入中原。血腥酷烈的现实生活、倾轧激烈的政治斗争、窘迫短促的生命体验,却无法湮灭人性的光彩,这一至暗时刻,竟催生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灿烂无比的“魏晋风度”,诞生了“竹林七贤”这样风华绝代的人物。
陶渊明少年时,那些大英雄和大文豪们大多已经去世,后英雄时代的王谢世家也走向没落,晋室衰微,各地掌握军权的军阀林立,已出现了末世之象。
在这乱世之中,陶渊明一出生就在局中。
陶家世代居吴地,先前在鄱阳,后迁居浔阳,陶渊明的高祖父陶丹为三国时东吴的扬武将军,地位不高,曾祖陶侃是东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四大贤母之一,“截发留客”——剪去长发换取物资来招待宾客,“封鲜退书”——退回儿子从公所得的腌鱼以此教育他为官清廉。在她的教导下,陶侃从寒微的浔阳鱼梁小吏出身,一路东征西战,先后任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封柴桑侯、长沙郡公,官至东晋大司马,位极人臣,曾被认为有篡晋的实力和野心。但是,在晋室的中原贵族和世家眼里,陶家属于南方蛮族之一的溪族,即使功高盖世,世家贵族们有求于陶侃,也仍然看不起他,背后讥讽他为“溪狗”。
陶侃去世之后,陶氏家族每况愈下,陶渊明的祖父还做过太守,到了他父亲就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命子》),不因做没做官而愠喜,性情淡泊。在陶渊明8岁时,他父亲去世,家境没落。
P3-8
展开
目录
01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少年陶渊明
02 遥遥从羁役 一心处两端——壮年陶渊明
03 既耕亦已种 时还读我书——晚年陶渊明
04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陶渊明的隐
05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诗
06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尾声 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陶渊明的影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