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1 自我认知概念的双重重要性
1.2 关于苏格拉底式自知的民间心理学:引言
1.3 关于民间心理学的更多内容:自知的四种类型及它们的关系
1.4 困难与疑问
1.5 本书目标
反思一: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认识他自己吗?
第一章 柏拉图的自知
1.1 导言
1.2 对一个人状态的认知
1.3 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论自我认知的必要条件
2.1 亚里士多德框架下的赖尔两难
2.2 迂回法1:镜中无望的一瞥
2.3 迂回法2:再照镜子里的自己
2.4 总结
第三章 晚期斯多葛学派论自我认知
3.1 我是什么?
3.2 对我而言什么是善的?
3.3 我的印象是真的吗?
3.4 自我认知的形式是什么?
3.5 结论:“我”“精神-元论”与“自我”
第四章 普罗提诺论自我认知:成为你所是
4.1 The Hemeis:我们是谁?
4.2 思考者思考自身及其思维
4.3 内在转向与内在视角
4.4 自我决定
第五章 奥古斯丁论自我认知与人的主体性
5.1 奥古斯丁早期论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
5.2 神圣的三位一体与心灵的上升问题
5.3 人类心灵的自然存在
5.4 “意识的统一性”和“自我的同一性”
5.5 把自我作为上帝的形象
第六章 经院哲学时期的自我认知
6.1 -个亚里士多德式困境
6.2 托马斯·阿奎那:自我认知以及认识的上升
6.3 阿夸斯帕尔塔的马修:自我认知与自省
6.4 弗莱堡的蒂特里克:自知与自足的理智
6.5 结论
第七章 中世纪神秘主义的自我认知、克制及实现
7.1 追求神秘结合中的自我认知
7.2 自我否定与否定进路
7.3 具身化自我的完满与情感神秘主义
7.4 结论
第八章 早期近代哲学中苏格拉底式的自我认知
8.1 对笛卡尔认识论上失败的接受
8.2 霍布斯论作为人类认知条件的自我认知
8.3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作为重塑自知的一本指南
8.4 沙夫茨伯里对第二人称自我认知的发明
8.5 结语
第九章 近代道德哲学中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欺骗
9.1 加尔文,詹森纽斯与霍布斯
9.2 法国道德主义者和曼德维尔
9.3 尾声:巴特勒、斯密、休谟和卢梭
第十章 康德的自我认知理想
10.1 关于自知的理想
10.2 自我品格的知识观
10.3 自我动机的知识观
反思二:雪莱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 克尔凯郭尔论自我认知
11.1 克尔凯郭尔的早期思考
11.2 苏格拉底和《反讽的概念》中的自我认知以及晚期的思想
11.3 自知和自我透明
11.4 自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罪的问题和对上帝的依赖
11.5 自知与行动一“面对上帝”
第十二章 叔本华和弗洛伊德论自知即自由
12.1 自我认知的模糊性和意义
12.2 叔本华,自我认知与解脱
12.3 弗洛伊德,自我认知与自主
第十三章 胡塞尔现象学与先验的“自我认知”事业
13.1 苏格拉底和笛卡尔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遗产
13.2 胡塞尔现象学中自我和人格概念的发展
13.3 通过悬置得到的先验现象学的自我经验
反思三:罗马勒,比尔敦与自我认知的拼贴画
第十四章 诠释学哲学中的自我认知
14.1 生活和经验
14.2 存在于世
14.3 表达和理解
14.4 历史性与本真性
第十五章 分析哲学中的第一人称与自我认知
15.1 卡斯塔涅达
15.2 埃文斯:自我定位
15.3 安斯康姆
15.4 埃文斯工:透明
15.5 结论
反思四:自画像
参考文献
中译本出版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