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图像小说奠基人的代表作,大名鼎鼎的《与神的契约三部曲》之一,艾斯纳的集大成之作。
威尔·艾斯纳是世界著名的漫画艺术大师,他被尊称为“图像小说之父”,美国漫画界奥斯卡奖“艾斯纳奖”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认为自己是 “一个报告生命、死亡、心碎和永无止境挣扎的图像证人”。1978年,他的代表作《与神的契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Graphic Novel(图像小说)”的字样初次被印刷在正式出版物上,从此图像小说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成为和文学艺术并驾齐驱的一种体裁。此后他将这部作品收录进《与神的契约三部曲》(《与神的契约》(1978年)《生命力》(1988年)以及《德罗西大街》(1995年))中,三部作品一脉相承,所有场景都设定在虚构的德罗西大街,根植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私人经历,讲述真实的美国往事,既是一部令人着迷的普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编年史,也是艾斯纳感人之至且深具影响力的文学遗产。其中,《与神的契约》由4个故事构成,《生命力》由11个故事构成,而《德罗西大街》是完整的长篇故事,三部曲的压轴作,用更大的野心描绘了更宏阔的主题——社会,展现出艾斯纳对故事鞭辟入里的理解和对图像炉火纯青的掌控。
◎内容——丰满翔实、主题纵深的百科全书式文学,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美国形形色色的俗世人景。
艾斯纳雄心勃勃地为一个街道绘制肖像——从稀疏的农场到个人的私宅再到群居的公寓楼直到1990年代中期的住宅区——120多年里有近100个人物登场,彼此并无血脉传承,浓缩于180页中,用2-10页的篇幅讲尽一个人的一生,有些人物甚至不算临时演员,仅出场一次,却完全不会和其他角色混淆。庞杂的情节、人物如何铺排,如何展开,如何提炼,实在是大师手笔,体现了艾斯纳高超的调度力和卓越的洞察力,从中可窥到詹姆斯·米切纳和斯坦贝克的影子。全书明写虚构街道居住者的人生切片,暗写风云激荡的美国百年沧桑,更用图像去具现改变街区的无形力量。无情、疏离的视角摒弃了多余的道德评判,将角色藏在时代的皱褶中,宛如滋味丰富的千层脆:街区纵向的过去、现在、未来;街区横向的种族融合、土地兼并、家庭矛盾、宗教信仰;街区内面的居民——士兵、律师、企业家、车夫、建筑师、房东、神父、拳王、小混混、收破烂的、卖酒的、修鞋的……诸多内容浑然一体、熔于一炉。艾斯纳施展魔法,将自己的血肉与城市的脉搏联结,表现深邃丰厚、值得反复品味的主题——新旧碰撞、盛衰循环、人们心中的微澜、生命周期。轮舞式的结构,虽然螺旋在下降,但仍会回到起始,一切在瓦解和崩塌,一切也在重生和复苏。建筑物只是建筑物,而街上的人组成了邻里社区。
◎技法——深得图像+小说三昧,开启图像小说宇宙,图像叙事形成风格。
艾斯纳开创的图像小说技法与当时流行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和日本漫画的绘制手法截然不同——他实验性地打破了格的限界,去除了分镜的束缚,整页作画,黑色剪影,将文字和图像紧密编织成新的叙事语言。画面布局更深思熟虑,像舞台剧的场景转换,能掌握人物所处的空间,却不需要具体的布景,视觉关系更丰盈,自由度更高,阅读更流畅。同时,艾斯纳笔下的线条看似粗糙但非常精细且有力,有林德·沃德和法朗士·麦绥莱勒木版画的味道,速写城市风光和室内陈列时用粗笔,使其恢弘且生动,刻画人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时用细笔,使其夸张但写实。在描绘时代长河的巨浪时,更能精心裁选浪花,在纷繁的时间空间中画出锚定点,让人能从细部体味时空变化——画页成为浮世记录的眼睛,台词成为社会观察的笔尖,线条成为情绪心声的收容所——图像的直观形象和小说的深刻广阔高度融合、交相辉映,创建了图像小说独有的多维空间。
◎装帧——全新设计,符合时代审美;珍藏之选,打造砖墙式微观世界。
区别于各国版本,简中版设计全新外封,正背皆印刷红砖公寓图案,用墙来借喻街道,在窗口安置书中主要角色,更寓意人生戏剧皆在墙内上演。封面特选上质象牙纸,纸基扎实耐折,气质与整个文本呼应,哑光感增添内敛复古风味;内文更不惜工本采用140克优质纯质纸,自然肌理,不透页的同时本色柔软,易于翻阅,值得珍藏。无删减,无修图,原汁原味呈现大师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