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又一代表作品
◆名副其实的“勇气心理学”:不安慰,不空谈,不怪过去,不赖别人;在人生任何阶段,敢承担,能改变
◆反常识,但合逻辑:不要批评孩子,但同样不要表扬孩子;生气,只是你用来控制别人的手段;很多心理问题,是你自己养的“怪兽”,用来对抗其他“怪兽”;不存在“秉性难移”,生活状态随时可变……
◆人际关系、生活方式、情绪控制、原生家庭、亲子教育……人生迟早要遭遇的主要问题,这里都有解答
◆讲授《被讨厌的勇气》《被拒绝的勇气》背后的理性源流,让读者学脱离拐杖,更自主、更自信地应对人生难题
原因论的问题
即使把现在问题发生的原因,归咎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想要处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思考我接下来该怎么做。若朝向过去寻求目前问题发生的原因,会让人回想起一些过去从未注意到的事件。有些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患者做这样的回想,并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错不在你。”
确实,患者被这么安慰,心情会轻松许多。“把过错怪罪在别人身上就好了,都是因为别人的错,所以自己才会这么痛苦”,我曾在某位心理咨询师的书中看到这段话。
仅仅只是把过去的陈年往事一件一件翻出来,根本没有解决任何事情。这就像病人在医院被医师诊断得了感冒,但医师却没有做任何治疗或开药一样。即使医师对引起感冒的原因做了多么详细的说明,病人的感冒症状并不会因为他的说明而有丝毫的改善。
如果能够查明原因,并借由改变原因来改善症状,这样的想法是可行的。但问题是,假设过去的事件真的是目前的问题发生的原因,那么想要改变这个原因,只有搭时光机回到过去才有办法。这也表示,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但是,有些人很希望自己的过去就是问题的原因。被安慰说“不是你的错”的人,很容易把至今活得很痛苦的原因归咎于父母,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然后责怪父母。因为他希望错的不是自己。但就算他持有这样的想法,接下来还是得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有办法脱离目前的状态。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时,眼光是看向未来而不是过去。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详细介绍的,阿德勒的想法。
一切取决于自己
阿德勒并非主张过去的事件、父母的教育方式、环境等等完全不会对人造成影响,而是认为人不会完全受制于外界的刺激与摆弄。他认为人不应该会被不安、愤怒等感情,或者被其他拥有强制力的事物,强迫自己选择一个与意志相反的事物。
但是,对于做什么事对自己有益,或是做什么事能让自己得到幸福这件事,人确实有可能误判。阿德勒心理学的特征就在于:它明明白白地教大家如何活得幸福,如何坚强地活下去。
阿德勒说的话有时听起来很严苛,但对于那些活得很痛苦的人来说,这些话其实是代表希望的话语,因为阿德勒不要你从过去的事件中寻找原因,而是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阿德勒说过:“想要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个体心理学很可能是所有心理学当中最难学习,也是最难实践的一种。”(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虽然阿德勒对于自己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个体心理学”下了这样的注解,但这个理论并不难理解。只是,或许会有人对阿德勒的想法产生抗拒,拒绝接受这样的理论。
过去,阿德勒的思想曾被誉为领先时代一个世纪的思想,如今已经获得证明。阿德勒死后将近一个世纪的现在,我们发现,时代仍没有追上阿德勒。人类直到目前,仍不肯用现实的态度,面对阿德勒构想的世界。
那么,学习时代先驱者阿德勒的思想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关于这点,我相信大家只要继续往下读,就可以逐渐明了。
序章 何谓阿德勒心理学——反常识的勇气
即使把原因归咎于过去,也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
第一章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和诀别——追求真理的勇气
与学界领袖分道扬镳,遭到学术共同体的排斥,毅然开创崭新的理论和学派—— 阿德勒的逆行之路,展现了无畏的求真精神,充满发现与创造的飞跃感。
第二章 从“原因论”到“目的论”——不找借口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挣脱了决定论的束缚。任何经历本身都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我们能够赋予经历新的意义,从而决定当下的自己。
第三章 没有秉性,只有生活形态——随时变革的勇气
唯有知道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生活形态看待这个世界,而且是带着偏见看待这个世界,才有可能跨出改变的第一步。
第四章 共同体感觉——超越小我的勇气
只有首先承认自己不了解他人,才能真正开始理解他人。
把别人看作同伴还是敌人,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第五章 优越性的追求——解决问题的勇气
通过生气让他人为自己着想,通过悲伤让某人守在自己身边,或是不断地责骂别人,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控制他人,而非解决问题。
第六章 脱离精神官能症性质的生活形态——自立的勇气
必须让被溺爱的孩子或成人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世界虽然不是以他们为中心运转,但一定有可供他们自立的容身之处。
第七章 阿德勒的教育论——直面人生问题的勇气
所谓赋予勇气,是帮助孩子产生自信,相信自己的人生问题自己可以解决。
孩子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大人不能替他承担责任。
第八章 与他人的关系——不被认同的勇气
把受关注当作行动目的的人,做事的动力是获得称赞,所以他只追求行为表面上很恰当。但是,恰当的行为,本来应该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第九章 怎么好好过完这一生——永不放弃的勇气
如果没有理想作为“引导之星”,我们就会被眼前的事情困住,时喜时忧,用一刹那的方式生活。只要把目光朝向理想,我们就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