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儒,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爵士乐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教学团队硕士生导师,打击乐表演艺术研究教学团队博士生导师。
1989年起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教学。2006年通过人才引进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音乐工程系、数字媒体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及研究生部开设作曲、创意写作、音乐音响设计、音乐音响分析、打击乐创编、现代器乐创编、现代器乐经典文献导读、现代器乐作品分析与创编、作曲技术理论综合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师生好评。
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期间,创作了大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主要有:《YIXIN》(混合室内乐)、《感能》《清浊》《传说》《Zi&Qu》(室内乐)、《散令》(民族室内乐)、《土皮赋》(打击乐重奏)、《缘来春风生》(打击乐重奏)、《本真与前卫的对话》(多媒体打击乐剧场)、《奋进》(敲击交响诗)、《白娘子·爱情四季——秋》(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觞塬》(交响曲)、《尚湖云水》(古琴与人声)、《家园·印象上钢》(多媒体情景剧)、《漠壁长歌》(呼麦、长调与交响乐队)、《连山易——续歌》(交响曲)、《清明心语》(为管风琴而作)、《拂云鸣钟》(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交响诗)、《音乐装置剧场——我》(第二乐章“木”)、《伊州尔语》(萨塔尔、弹布尔、手鼓与管弦乐队)、《丝路追梦》(多媒体交响剧场第三乐章“狂想曲”)、《炎黄颂》(交响幻想曲之“化”乐章)、《南泥湾的歌声》(交响曲)等。其作品在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德国、英国、丹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天津、武汉、沈阳、南京、杭州、兰州、台湾等地演出,在中国第十一届国家艺术节、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世博会、江苏常熟国际民间艺术节、中法国际年、美国坦戈伍德音乐节、瑞士国家广播音乐节、沈阳国际打击乐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等各种重大活动中演出。
曾在全国民族室内乐作品比赛、TMSK刘天华杯民族室内乐比赛、中国台湾全球华人民族室内乐比赛、全国打击乐重奏比赛、上海世博会——中华元素创意比赛、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文化部科技创新等赛事中荣获多个奖项。多次获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完成多项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上海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出版发表了《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一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十余篇,应邀在国内十余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出版发行了《拂云鸣钟——张旭儒管风琴作品集》(DVD、CD)(“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当代优秀音乐家系列”)、《丝路追梦》(黑胶唱片、DVD、总谱)、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一本真与前卫的对话》(DVD、CD、总谱)。
其帮扶支教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盲人音乐教育课程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