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将中国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境地。人类生活的高技术化已成为一种新现实,传统文学对此显得力不从心。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科幻文学日益成为人们抓取现实、理解与反思现实的重要文学样式。科幻文学与科技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它立足当下又关涉未来。当科技成为最大的现实,科幻文学不再是与人类日常无涉的飞地,而是人们辩证审视科技发展、呈现科技伦理困境和纾解现实焦虑的良好途径。以科幻的方式切入现实,科幻文学的两大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开拓城市空间。城市成为支撑科幻创作的重要空间场域。一些科幻作家聚焦和直面技术与资本统御下城市的种种隐疾,即伦理焦虑、生态破坏、人的异变、贫富差距等一系列城市病症。科幻文学中城市地域空间的开拓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范式。这种范式启发我们更加辩证地去思考科学技术给人类生存空间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科幻作家在建构城市空间时能够融地方经验于全球视野中,从“传统”中生发出“现代”的思考。
二是聚焦科技伦理。近年来,科技伦理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科技成果与民众生活之关联空前强化,为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效应亦日趋凸显。科学应用使人类面临新的境况。针对科技成果的正负效果,人类社会会做出相应调整,进而促进科技伦理的更新及伦理道德责任的重建。科技本身无法规避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作为随科技而生的科技伦理将起到伦理引导与价值规约作用。但“过一种好的生活”对于人类来说只是一种伦理构想,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科技伦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局限性。在理论方面,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受限于科技进步的科技伦理很难及时预见新伦理问题并对其展开合理化阐释;在实践方面,当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时,大众往往囿于某项新技术的即时好处,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不可逆后果。此外,科技伦理的实施还需明确的法律依仗,而后者往往具有滞后性。
有鉴于此,科幻小说无疑可为深度反思科技伦理提供颇为难得的思想文化路径。探索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伦理规范不仅是科技伦理学的终极目标,也是科幻小说这一文化形式的切实追求。科幻小说的未来性使人们能够对即将面临的新伦理问题进行预演,同时,科幻小说认知与间离相结合的特征又使科学幻想与当下人类现实相勾连,使科幻小说既是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真实映射,又是人们进行科技伦理探索可资借鉴的绝佳文化形式。
科幻小说总是以一定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构建合逻辑性又陌异的未来世界,营造伦理困境,实现对既有伦理的审视,又在此基础上对新伦理蓝图进行构想。它逼真地呈现了人类面对科技的复杂心态,既描绘人类在掌握高科技时的骄傲与张狂,又揭示人类被科技失控裹挟的不安与焦虑,同时表露出始终无法洞悉无穷宇宙秘密的迷惘与无奈。当前科幻小说创作呈现出科技伦理的如下几个维面。一是呈现科学家所面临的科技伦理困境。二是科技强势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三是科技弱势下的伦理谜图与善恶之辨。在科技伦理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科幻小说中呈现的科技伦理思想理应引起关注。科幻小说给我们深入了解科技与伦理提供了一个独特场域,它以大胆的科学想象揭示人类遭遇的痛点与盲点,指出人类在追求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所存在的局限与谬误,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参照,推动我们向一种更好的生活迈进。本章将从城市空间与科技伦理两方面彰显科幻文学的现实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