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假面具/莫泊桑世态小说选/看莫泊桑怎么洞察世态人心
0.00     定价 ¥ 4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67029
  • 作      者:
    [法]莫泊桑
  • 译      者:
    张英伦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描摹人情世态的小说选 新译本带插图



展开
作者简介

莫泊桑 (1850-1893) ,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曾师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和三部游记。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译者简介:

张英伦(1938— ),作家,法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旅法学者。

1962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65年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函授中心校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著作有《法国文学史》(合著)、《雨果传》、《大仲马传》、《莫泊桑传》、《敬隐渔传》等。译作有《茶花女》(剧本)、《梅塘夜话》、《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等。主编有《外国名作家传》、《外国名作家大辞典》、《外国中篇小说丛刊》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他从前住在一个村庄的入口,大路边的一所小房子里。娶了本地一个农庄主的女儿以后,他自立门户成了大车匠。两口子辛勤劳动,积攒下一笔小小的钱财。不过他们没有孩子,这让他们非常苦恼。他们终于盼来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让。他们争着抚弄他,对他疼爱备至,简直到了一个钟头不见就受不了的地步。

让五岁那年,一帮跑江湖搞杂耍的人路过此地,在村政府前的广场上搭棚卖艺。

让看到这帮人,就溜出家门;父亲找了好久,才在几只会识字的山羊和会耍把戏的狗中间,看见他坐在一个上了年纪的小丑腿上,正放声大笑哩。

三天以后,吃晚饭的时候,该上桌了,大车匠和他的妻子发现儿子不在屋里。他们在园子里找,没找到,于是父亲就到大路边,使出全身的力气叫喊:“让!”——夜晚来临,天边布满褐色的雾霭,景物都退入阴暗可怕的远方。离他很近的三棵大枞树,仿佛在哭泣。没有人回答他;但空气中似乎传来隐隐约约的呻吟声。父亲听了好久,总像是听见了什么,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他已经头脑发昏,一面不停地叫喊着:“是让吗?是让吗?”一面向黑夜深处奔去。

他就这样一直跑到天亮,夜色中回响着他的喊声,游荡的野兽也被他吓跑了。他焦虑至极,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疯了。他妻子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一直哭到早晨。

他们没找到儿子。

在无法抚平的悲伤中,他们迅速衰老。

最后,他们卖掉房子,动身去亲自寻找。

他们向山坡上的牧羊人、过路的商人、乡村的农民和市镇当局打听。但他们的儿子已经失踪很久,没有人知道一点线索;儿子本人大概也已经忘记自己的名字和家乡的名字了。他们只有痛哭,再也不抱希望。

很快,钱花光了,他们就去农庄和客栈打短工,干最低贱的活儿,吃人家的残羹剩饭,睡在地上,忍受着严寒。更惨的是由于过度劳累,他们的身体已经变得很虚弱,再也没有人找他们干活了,他们不得不在大路边乞讨。他们带着凄苦的表情,用恳求的语调,上前和过路人搭话;在田野里,他们向午间在树下吃饭的收割庄稼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然后坐在沟边一声不吭地吃。

一天,他们向一位客栈老板倾诉自己的不幸,这客栈老板对他们说:

“我也认识一个丢失女儿的人,他后来在巴黎找到了。”

他们马上动身去巴黎。

他们走进这座大城市,见它那么大,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简直惊呆了。然而他们相信儿子一定就在这人海中,不过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找。再说,他们还担心认不出他来,因为他们已经十五年没见过他了。

他们走遍所有的广场、所有的街道,在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流连,希望天意能够安排一次巧遇,碰上什么奇迹般的好运,或者命运发一次善心。

他们经常盲目地往前走,互相搀扶着,样子那么悲惨,那么可怜,即使他们并没有乞讨,也会有人向他们施舍。

他们每个星期日都整天守候在教堂门口,观察进进出出的人群,在一张张脸上寻找一星半点和遥远记忆中的儿子相像的地方。有好几次他们以为认出了他,可是每次都认错了。

在他们最经常去的那座教堂的门口,有个供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这老人也是历经劫难,他们很同情他,就这样,彼此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三人索性一起住进一座大房子顶层的一间陋室,那住处偏远,已经靠近田野。有时,老人病了,大车匠就代替这位新朋友去教堂供圣水。冬天来了,这年冬天特别寒冷。捧圣水盆的孤苦老人死了,教区的本堂神父得知大车匠的种种不幸,就指定他来接替。

从此,他每天一清早就来,坐在同一个地方,同一张椅子上,脊背频繁地磨蹭着他依靠的那根古老的石柱,把石头都磨出痕迹来了。他目不转睛地打量每一个进来的男人。他像一个初中生一样焦急地盼望着星期日,因为那一天教堂里总是川流不息地挤满了人。

他变得很苍老,教堂穹顶下的潮气损坏着他的身体,他的希望也在一天天磨灭。

他已经认识所有来礼拜的人,知道他们的钟点、他们的习惯,能分辨出他们走在石板地上的脚步声。

他的存在变得那么狭隘,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堂对他来说都成了一桩大事。有一天来了两个妇人,一个年老的,一个年轻的,大概是母女俩,她们身后跟着一个男子。出去时,他向他们行礼,递过圣水以后,他又去搀扶那个老妇人。

“那男子想必是姑娘的未婚夫吧。”大车匠想。


展开
目录

目录

译者前言

供圣水的人

家事

泰利埃公馆

蛋糕

瞎子

在旅途中

一个杀害父母的人

在乡下

一百万

小步舞

骗局

伊芙莉娜·萨莫里斯

在海上

珠宝

奥尔坦丝王后

我的叔叔于勒

孩子

一个妓女的历险记

不足为奇的悲剧

细绳

伙计,来一杯啤酒!

老人

田园诗

项链

乞丐

小酒桶

散步

陪嫁

遗赠

衣橱

蒙吉莱大叔

隐士

人间的苦难

一家人

流浪汉

父亲

港口

假面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