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城市与建筑
1.1 城市建筑认知的两个维度
1.1.1 城市是“一张网”
1.1.2 网络城市下的城市建筑
1.1.3 城市建筑:城市系统中的局部
1.2 学理层面的城市建筑学理论
1.2.1 基于形体秩序的城市建筑理论
1.2.2 基于一般系统论的城市建筑理论
1.2.3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城市建筑理论
1.3 城市形态学语境下的城市建筑
1.3.1 城市形态理论的演化
1.3.2 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方法
1.3.3 建筑形态的两面性
1.3.4 再说图底——从传统到当代
1.4 形态之外——城市与建筑的功能互动
1.4.1 城市交通系统与建筑的整合
1.4.2 城市功能与建筑功能的联动
1.4.3 建筑作为城市系统中的“路由”
1.4.4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生长原发
1.4.5 城市建筑的触媒与针灸
2 当代城市建筑的基本属性
2.1 建筑的城市性
2.1.1 规划视野中的城市性
2.1.2 建筑的城市性
2.1.3 建筑城市性的范式
2.2 建筑城市性的层级建构
2.2.1 街区——地段级的城市性
2.2.2 跨街区——分区级的城市性
2.2.3 城市级的城市性
2.2.4 建筑城市性的作用类型
2.2.5 建筑城市性的层次关联
2.3 建筑城市性的作用方式
2.3.1 受控作用
2.3.2 引导作用
2.3.3 受控与引导作用的时序
2.4 建筑城市性的形态作用类型
2.4.1 点状融合
2.4.2 点状缝合
2.4.3 点状统合
2.4.4 网络关联
3 基于建筑城市性的功能分析与策划
3.1 功能分析的相关因素
3.1.1 城市层面的分析因素
3.1.2 建筑层面的分析因素
3.2 城市建筑功能分析与策略
3.2.1 基于CA的城市性功能分析
3.2.2 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性功能分析
3.3 城市建筑功能设计策略
3.3.1 城市建筑的功能策略
3.3.2 功能作为城市性的调节手段
3.4 基于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功能设计方法
3.4.1 复合作为一种功能设计方法
3.4.2 城市、建筑的功能一体
3.4.3 渐进式的小尺度介入
4 城市建筑形态分析与操作
4.1 建筑形态操作的参照因素
4.1.1 微观参照
4.1.2 系统参照
4.1.3 地域环境参照
4.1.4 形态研究的意义
4.2 基于建筑城市性形态模式的分析方法
4.2.1 视觉秩序分析
4.2.2 空间肌理分析
4.2.3 空间关联耦合分析
4.2.4 动线关系分析
4.2.5 空间构造分析
4.2.6 形态的触媒作用
4.3 基于场地特征的分析方法
4.3.1 分层分析
4.3.2 外部文本叠加
4.3.3 地形操作
4.3.4 数据景观
4.4 城市建筑形态设计策略与方法
4.4.1 建筑与城市的形态互动
4.4.2 建筑的形态设计策略
4.4.3 建筑的空间结构策略
5 城市建筑的设计运作
5.1 不同视野中的城市建筑
5.1.1 城市规划视野中的城市建筑
5.1.2 传统城市设计视野中的城市建筑
5.1.3 城市建筑的新视野
5.2 城市建筑运作的管控与引导
5.2.1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筑的管控措施
5.2.2 城市设计对城市建筑的管控措施
5.2.3 设计弹性与设计运作
5.3 城市建筑运作中的利益博弈
5.3.1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性博弈
5.3.2 城市建筑运作中的博弈
5.4 城市建筑的运作模式
5.4.1 美国的城市建筑管控方法
5.4.2 法国的城市建筑管控方法
5.4.3 MA-BA模式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