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四书章句集注(软精装)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扛鼎之作,新增精美手绘古风插画,图文并茂!
0.00     定价 ¥ 42.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639195
  • 作      者:
    [宋]朱熹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熹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一生勤于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诗集传》等,后人辑有《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学章句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与後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声,后放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去声,后放此。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凡千五百四十六字。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康诰,周书。克,能也。大甲曰:“顾 天之明命。”大,读作泰。古是字。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谛,犹此也,或曰审也。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帝典曰:“克明峻德。”峻,书作俊。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皆自明也。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己德之意。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沐浴之盘也。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苟,诚也。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康诰曰:“作新民。”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诗小雅绵蛮之篇。缗蛮,鸟声。丘隅,岑蔚之处。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於缉之於,音乌。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於,叹美辞。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余,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   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   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澳,于六反。菉,诗作绿。猗,叶韵音阿。僩,下版反。喧,诗作咺,   ,诗作谖;并况晚反。恂,郑氏读作峻。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貌。兴也。斐,文貌。切以刀锯,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 钖(lǜ   yáng),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宣著盛大之貌。   ,忘也。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恂栗,战惧也。威,可畏也。仪,可象也。引诗而释之,以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栗、威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於戏,音呜呼。乐,音洛。诗周颂烈文之篇。於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其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深长,当熟玩之。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展开
目录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2
    大学章句 /4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14
    中庸章句 /16
   
    论语集注
    论语序说 /34
    论语集注卷一 /37
    论语集注卷二 /47
    论语集注卷三 /57
    论语集注卷四 /70
    论语集注卷五 /81
    论语集注卷六 /92
    论语集注卷七 /105
    论语集注卷八 /119
    论语集注卷九 /130
    论语集注卷十 /139
   
    孟子集注
    孟子序说 /146
    孟子集注卷一 /149
    孟子集注卷二 /157
    孟子集注卷三 /167
    孟子集注卷四 /177
    孟子集注卷五 /185
    孟子集注卷六 /195
    孟子集注卷七 /203
    孟子集注卷八 /213
    孟子集注卷九 /222
    孟子集注卷十 /230
    孟子集注卷十一 /238
    孟子集注卷十二 /247
    孟子集注卷十三 /255
    孟子集注卷十四 /266
   
    附录
    四书章句附考序 /276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27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