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捕捞工程学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1745
  • 作      者:
    卢伙胜,夏章英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捕捞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基本特点,是能够制造工具,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人类社会*古老的工具,是捕鱼和打猎的工具。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从捕鱼打猎开始的。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开始了渔猎活动,渔业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原始时期的捕鱼活动
  我国原始社会开始于距今170万年前,止于公元前21世纪。考古发现,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15万~65万年)、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广东省的马坝人(距今13.5万~12.95万年)和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20万~10万年),都有捕食鱼的行为。
  母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在此时期,打猎、捕鱼和手工制作领先发展,家畜饲养和农业种植相继出现。在我国发现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人类化石,有广西柳江的柳江人,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细石器文化,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等遗址中有出土的蚶壳、鱼镖、鱼纹彩陶、淡水鱼骨和鳍刺等。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也在海边抓鱼、镖鱼,多人张网下海捕鱼,但主要手段是采食贝类。至今在我国沿海地带,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岛,留置着无数的贝冢或贝丘—人们食后弃置的贝壳堆积如冢如丘。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全国几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在使用有坠渔网捕鱼。有坠渔网的普遍使用,大大提升了原始网罟的技术性能,使渔获量大增,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在此时期海洋捕鱼活动发展很快,山东省胶县(现胶州市) 一处胶州湾滨海遗址,属大汶口文化,出土了大量食后弃置的鱼骨骼,经鉴定,绝大部分是鲮、鳓和蓝点马鲛。
  约在尧舜时期,我国的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古代国家机构破土萌芽。古文献记载,尧为部落联盟领袖,年老时,选举舜为接班人,舜名重华,原是有虞氏的部落长,他能耕、能陶、善渔。舜接任部落联盟领袖后,根据当时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况,在部落联盟领导机构中分设了司空、稷、司徒、共工、虞、秩宗等官职。其中的虞,负责管理山泽,也就是管理打猎、捕鱼。也就是说,原始国家机构一出现,就设有渔业管理部门。第一位主持虞的工作的人叫益。《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益主虞,山泽辟。”益对渔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夏、商、周时期蓬勃发展的早期捕捞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夏朝,农业和渔猎是夏人的两个主要生产部门。《古本竹书纪年》载,夏王芒“茫命九夷,东狩于海,获大鱼”,反映了当时大规模使用奴隶的渔猎活动。商朝统治时期,渔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商代遗址出土有龟甲、鲸骨、海贝等,这些产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水生生物遗骸,说明了渔业生产范围的扩大。周朝统治时期,渔业生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位于渤海之滨的齐国,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的封国。《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就国后,“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前256年)同原始社会相比,捕捞渔业有了巨大进步,并体现在捕捞工具的发展上。这一时期的捕捞工具,可分为网渔具、钓渔具和杂渔具三大类。
  渔网(古称网罟)始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渔网,张捕或拖捕鱼类,夏文化遗址出土有网坠。殷墟甲骨文“渔”字,象征双手拉网捕鱼。到周代,渔网因捕捞水域和捕捞对象的不同,已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大型渔网名罛,是专捕鳣鲔(鲟鳇)等大型鱼类的渔网。一种中型渔网名九缓,尾部有许多小袋,后世也称百袋网,用以捕捞赤眼鳟和鳊等鱼类。另有一种小渔网名汕,用以抄捞小鱼。《诗经》中对以上各种网具都有明确的记载。
  1952年,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出土一枚铜鱼钩。到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鱼钩开始改用铁制。周代对钓竿、钓线、钓饵及浮子等构件都很重视,《诗经 召南》中也有记述。
  杂渔具是指网、钓以外的各式渔具,带有较强的地区性。夏、商、周三代使用杂渔具很多,有鱼叉、弓箭、鱼笱、罩等多种。鱼叉*开始用骨木制作,后来逐步改用铜铁制作。弓箭的使用和原始社会相同,既是武器,又是捕鱼打猎的工具。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的“王弜鱼”,即指用弓箭射鱼。周代使用弓箭射鱼相当广泛,已形成这样的概念:一般捕鱼均称“矢鱼”。鱼笱是一种捕鱼竹笼,颈部装有倒须,放置在鱼类洄游的通道上,鱼能进而不能出。
  随着捕捞工具的改进,周代的捕捞能力明显提高,当时捕捞的有淡水鱼类,也有海洋鱼类。据《诗经》记载,当时捕食的鱼类有匈(中华鲟)、鲔(白鲟)、鲤等13种,而后的《尔雅 释鱼》记载的鱼名更多达22种。
  三、秦、汉至唐、宋时期捕捞技术的进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其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铁制生产工具普遍应用,渔业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唐、宋是我国传统渔业发展的高峰,渔业生产的重心从内陆水域转向近海,捕捞工具和技术进一步发展,大量海洋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同时许多名人,如杜甫、王建、张志和、李白、白居易、枊宗元、胡令能、米芾、李煜、苏轼、范仲淹、陆游等写下了描述和歌颂渔业生产的诗篇,出现了一个“渔文化”高潮。秦、汉至唐、宋时期,捕捞工具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捕鱼机械的使用,浅海张网、刺网渔具的出现,钓具技术的发展,诱捕和声响捕鱼技术的进步,远海捕捞的开展等。
  西汉《淮南子》中有曰“钓者静之”,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钓鱼的一定要诀。到东汉,出现一种以模拟鱼诱集鱼群,然后将其钓捕的方法。王充《论衡 乱龙篇》记载:“钓者以木为鱼,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击之,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这成为后世拟饵钓和诱鱼捕捞的雏形。唐代还出现了一种筒钓,这也是单线钓,方法是截竹为筒,下系钓线和钓钩,钩上装有钓饵,置于天然水域,隔一定时间去收取。韩偓《赠渔者》诗中有曰:“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反映出筒钓时,不需要人在旁边守护的情景。竿钓是*古老的钓法,至宋代时,钓具已趋于完整。邵雍在《渔樵问对》中把竿钓归纳为由竿(钓竿)、纶(钓线)、浮(浮子)、沉(沉子)、钩(钓钩)、饵(钓饵)六样东西所组成,这与近代竿钓基本相同。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南海出现了拖钓(又称曳绳钓);南宋时,又出现了空钩延绳钓(又称滚钩),主要用于捕捞江中大鱼如鲟鳇等。
  东汉时期,有一种网罟(渔网),把四角系在4根大木上,用轮轴起放,张捕鱼类。到唐代,这种渔具被广泛应用于江、河通道。到宋代,更发展为船罾,也用轮轴起放网具。唐代还出现一种规模巨大的拉网。它的作业方式是通过人或船将网具沿岸边放成弧形,然后在陆岸拖曳网具至岸边,以达到捕捞目的。杜甫的《观打鱼歌》中写述“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水之东津,鲂鱼 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由此可见,一网能捕鲂鱼几百尾,可见其网具之大。
  在西晋时,已有利用鱼类听觉与发声的特性,进行探鱼和捕捞的方法。唐代李善说:“以长木叩舷为声。 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汉代至唐代,我国造船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宋代,大海船能载员数百人,促进了海洋渔业发展。例如宋代南海郡的贡品有龟壳、鲛鱼皮;浙江和山东沿海进贡的海产品种类更多。说明海洋渔业在宋代有了相当水平和规模。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西沙群岛甘泉岛等地,发现了唐、宋时代人们食用后抛弃的鸟骨和螺蚌壳,说明远离大陆的西沙群岛的海洋渔业资源,在唐、宋代就已得到利用。
  宋代时浙江出现大莆网,这是一种张网。它用两只单齿锚把锥形网具固定在浅海中,网口对准急流,利用流水,将鱼冲入网内达到捕捞目的,它是浙江沿海捕捞大黄鱼等的重要渔具。宋代还出现刺网,刺网呈长带形,敷设在鱼类通道上,刺挂或缠络鱼类,以达到捕捞目的。这种方法目前沿海各地仍在使用。周密《齐东野语》记载了用双船定置刺网捕马鲛的情形。
  宋代出现了鳜诱捕法,“渔者以索贯一雄,置之溪畔,群雌来啮,曳之不舍,掣而取之,常得十数尾”(罗愿《尔雅翼》)。此外,还有以腥物、彩缕,或萤火、火把等诱集鱼类的诱捕法。
  四、元、明、清时期我国捕捞业的进一步发展
  元代轻视渔业,课税之外,基本情况是“听民自渔”(《元史 本纪 世祖》)。明初,朝廷下令“片帆寸板不许下海”,实行禁海。清初为了巩固统治又实行禁海、迁海政策,使渔业遭受巨大的摧残。但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和清朝的中期(康熙、雍正、乾隆),推行了一些振兴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广大渔民群众的努力,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和商业活动的刺激,使捕捞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海洋渔场扩大开发利用,渔具、渔法有了更大的进步。
  我国沿海渔场和各海区沿岸,包括南海西沙群岛,到了明、清时期,大多已被发现和利用。各地方的疆域志和物产志都列有渔场名称或水产名录。在《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中记载的渔场有广东省硇洲岛、琼州、香港、东沃等36处,福建省深沪澳、崇武澳、北桑列岛等9处,浙江省瓯江、黑山群岛、象山港、长涂岛等12处,山东省威海卫港、芝罘等6处,以及辽宁、河北等省的渔场。同时使用渔船因海区而异,种类繁多。明代时,我国渔船已有二三百种,每一个海区,每一种渔业都有特殊类型的渔船,内陆水域江河湖泊渔船和海洋渔船的船型有别,各海区渔船船型也不相同,由此可见捕捞业发展之快。
  明代,海洋捕捞出现了拖网,由于两船对拖,网口扩张,渔获较多,拖网捕鱼逐渐成为一种重要作业方式。
  明末清初,广东沿海开始用围网捕鱼,不仅可捕中上层鱼类,也可捕中下层鱼类,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属先进。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当时*大的渔具是罛。“有曰索罛,下海水深多用之。其深八九丈,其长五六十丈。以一大緵为上纲,一为下纲。上纲间五寸一藤圈,下纲间五寸一铁圈。为圈甚众,贯以索以为放收。而以一大船为罛公,一小船为罛姥,二船相合,以罛连缀之。乃登桅以望鱼,鱼大至,水底成片如黑云,是谓鱼云。乃皆以石击鱼使前,鱼惊回以入罛。鱼入,则二船收索以阖罛口,徐牵而上。”这是典型的双船围网捕捞。
  明末清初,我国石首鱼(大、小黄鱼)渔业已形成巨大规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淡水门者,产黄鱼之渊薮。每岁孟夏,潮大势急,则推鱼至涂,渔船于此时出洋捞取,计宁、台、温大小船以万计,苏松沙船以数百计。小满前后凡三度,浃旬之间,获利不知几万金。”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熟悉了大、小黄鱼的渔期,以及寻找鱼群的方法。王士性《广志绎》记载“渔师则以篙筒下水听之,鱼声向上则下网,下则不”,渔获量很多,“舟每利者,一水可得二三百金”。
  带鱼渔业的兴起,也证明了渔具渔法的进步。史籍记载,明万历年间带鱼上市。清代中期浙江沿海出现饵延绳钓捕带鱼,带鱼捕捞在海洋渔业中开始占重要地位。郭柏苍《海错百一录》记载:“截竹为筒缒索,索间横悬钓丝,或百或数十,相距各二尺许,先用?布钓,理饵其中,或蚯蚓或蝌蚪,或带鱼尾,投其所好也。”这种渔具渔法至今仍在沿海各地应用。
  第二节 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和捕捞学科的建立
  现代渔业主要是指以渔轮为工具的捕捞作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渔业科学技术。随着蒸汽机的发明,1874年开始,利用蒸汽发动机为动力的渔轮代替了风帆船,并利用机械操作网具,在广阔的海洋上进行捕捞作业。恩格斯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同传统的风帆船相比,渔轮的出现是渔业发展史的一大技术革命。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期较长,以及清王朝晚期的没落腐朽、帝国主义的侵略等原因,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时间和之后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渔业先进国家。
  一、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
  随着用动力渔轮替代风帆船,并用机械操作起放网具后,捕鱼的活动区域扩展到外海远洋,生产水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十数年间,被许多渔业国家广泛应用。到1900年前后,外国渔轮已在我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捕捞业 1
一、原始时期的捕鱼活动 1
二、夏、商、周时期蓬勃发展的早期捕捞业 1
三、秦、汉至唐、宋时期捕捞技术的进步 2
四、元、明、清时期我国捕捞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第二节 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和捕捞学科的建立 4
一、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 4
二、中国水产教育、科学研究的初创 5
第三节 世界捕捞理论发展及趋势 5
第四节 捕捞学的相关内容 6
一、捕捞学的研究范围 6
二、捕捞学的主要内容 9
第二章 渔具分类基础 10
第一节 国内外渔具分类研究概述 10
第二节 我国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 11
习题 14
第三章 渔具制图 15
第一节 渔具图的类别 15
一、渔具图的图式 15
二、渔具调查图 20
三、渔具设计图 21
第二节 渔具图的绘制及标注 22
一、一般规定 22
二、网衣展开图的绘制及标注方法 29
三、渔具局部结构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33
四、总布置图或作业示意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33
习题 34
第四章 刺网类渔具 35
第一节 刺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35
一、刺网的型 35
二、刺网的式 38
第二节 刺网结构 40
一、单片刺网结构 40
二、三重刺网结构 52
三、 无下纲刺网结构 53
第三节 刺网渔法 54
一、刺网渔船和捕捞设备 54
二、刺网捕鱼技术 54
第四节 刺网渔具图 61
一、刺网网图种类 61
二、刺网网图图形 63
三、渔具图中计量单位表示方法 63
四、刺网网图标注 64
第五节 刺网网图核算与材料表 66
一、刺网网图核算 66
二、刺网材料表 68
第六节 刺网设计理论 70
一、鱼类对刺网渔具的反应行为 71
二、刺网渔具受力分析 71
三、刺网网线材料、粗度和颜色的选择 75
四、刺网网目尺寸的选择 76
五、刺网网衣缩结系数的选择 81
六、刺网主尺度的确定 83
七、刺网主要纲索的选择 84
八、刺网浮沉力配备 86
第七节 刺网渔具选择性理论 88
一、渔具选择性的含义 88
二、影响刺网渔具选择性的因素 89
三、刺网渔具的选择性特点及其选择性曲线的形状 92
四、刺网渔具选择性模型的函数表示方法 94
五、刺网渔具选择性的估算方法 98
第八节 刺网渔具的选择性装置 119
一、在刺网渔具中装置“假下纲”来避免蟹类被兼捕 119
二、使用低强度噪声发射器防止海洋哺乳动物靠近刺网 119
三、使用爆破装置来防止海豹意外被捕 120
四、网具使用不同断裂强度的材料来减少大型兼捕种类的渔获 120
五、在刺网渔具上安装一个信号发射装置 120
习题 120
第五章 围网类渔具 122
第一节 围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122
一、围网的型 122
二、围网的式 124
第二节 围网结构 127
一、单船单翼式有环无囊围网结构 128
二、单船双翼式有环无囊围网结构 135
三、有囊围网结构 140
第三节 围网渔法 150
一、侦察鱼群方法 150
二、诱集鱼群方法 157
三、无囊围网捕捞技术 167
四、有囊围网捕捞技术 169
第四节 围网渔具图及其核算 170
一、无囊围网渔具图及其核算 170
二、有囊围网渔具图及其核算 177
第五节 围网材料表与网具装配 186
一、无囊围网材料表与网具装配 186
二、有囊围网材料表及计算方法 195
第六节 围网设计理论 201
一、鱼类对围网渔具的反应行为 202
二、围网渔船的技术特性 203
三、围网长度的确定 204
四、围网高度的确定 208
五、围网长高比的理论*佳值 212
六、围网缩结系数的确定 216
七、围网网衣规格的确定 219
八、围网纲索的确定 221
九、围网沉浮力的确定 227
习题 231
第六章 拖网类渔具 236
第一节 拖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236
一、拖网的型 236
二、拖网的式 243
第二节 拖网网衣结构类型 246
一、无翼拖网 246
二、有翼拖网 251
第三节 拖网结构 256
一、网衣部分 257
二、绳索部分 262
三、属具部分 271
第四节 拖网网板 274
一、 单船拖网 274
二、 网板基本概念 275
三、 网板种类及其特点 277
第五节 底拖网渔法 288
一、渔船和有关设备 288
二、单拖操作技术 289
三、双拖操作技术 294
四、渔获物处理 297
五、网具调整 298
第六节 拖网渔具图 302
一、拖网网图种类 302
二、拖网网图标注 303
第七节 拖网网图核算 308
一、拖网网图核算步骤与原则 309
二、 网图核算实例 314
第八节 拖网材料表 333
一、网料用量计算 333
二、绳索用量计算 337
三、拖网材料表 337
第九节 拖网制作与装配 339
一、网衣制作 339
二、拖网装配 350
第十节 拖网设计理论 356
一、鱼类对拖网渔具的反应行为 356
二、拖网渔具基本要素计算 357
三、单手绳冲角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75
四、网板的设计与计算 383
五、网口高度估算方法 388
六、拖网配纲的合理性检验 390
第十一节 中层拖网和深水拖网 395
一、中层拖网网具结构和捕鱼技术 395
二、深水拖网主要设备、网具结构和捕鱼技术 401
第十二节 拖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406
一、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407
二、拖网渔具网目选择性研究的估算方法 411
三、拖网渔具网囊*小网目的确定方法 415
第十三节 拖网渔具选择性装置 417
一、捕虾拖网选择性装置 417
二、捕鱼拖网选择性装置 420
第十四节 光诱拖网技术 423
一、光诱拖网结构 423
二、光诱拖网捕捞技术 426
习题 427
第七章 张网类渔具 434
第一节 张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434
一、张网的型 434
二、张网的式 439
第二节 单囊张网结构 448
一、网衣部分 449
二、绳索部分 452
三、属具部分 458
第三节 单囊张网渔具图 469
一、单囊张网网图种类 469
二、张网网图标注 472
第四节 单囊张网网图核算 473
第五节 单囊张网材料表与网具装配 476
一、单囊张网材料表 476
二、单囊张网网具装配 476
第六节 张网渔法 478
一、张网作业的一般方法 478
二、帆张网生产技术 480
第七节 张网设计理论 484
一、沉石和砂囊的固定力 484
二、锚和椗的固定力 487
三、桩柱的固定深度 491
第八节 张网网具的选择性装置研究 493
习题 493
第八章 钓具类渔具 495
第一节 钓具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495
一、钓具的型 496
二、钓具的式 499
第二节 钓具结构 509
一、钓钩 509
二、钓线 513
三、钓竿 514
四、浮子、沉子、其他属具和副渔具 515
第三节 钓饵 521
一、钓饵种类 521
二、鱼类习性、感觉与钓饵的关系 524
三、装饵要领 524
第四节 钓具渔具图及钓具图核算 525
一、钓具渔具图 525
二、钓具图核算 528
第五节 延绳钓材料表与钓具装配 528
一、延绳钓材料表 528
二、钓具装配 529
第六节 钓具渔法 531
一、钓具作业渔场选择 531
二、延绳钓捕捞技术 531
第七节 中国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技术 534
一、钓具 535
二、钓饵 539
三、渔船 539
四、捕捞操作技术 539
第八节 光诱鱿鱼钓技术 543
一、远洋鱿鱼钓作业渔场与环境 543
二、光诱鱿鱼钓作业方法 545
三、鱿鱼钓渔船类型及其布置 547
四、海锚与尾帆 548
五、集鱼灯 554
六、钓机、钓线与钓钩 559
七、光诱钓捕鱿鱼作业相关技术 564
第九节 钓具设计理论 566
一、鱼类对钓具的反应行为 567
二、延绳钓的干线形状和钓钩位置 568
三、延绳钓干线的张力 570
四、 绳钓干线、支线的强度、直径及钓钩的强度与特性尺度 571
第十节 钓具选择性研究 573
一、影响钓具选择性的因素 573
二、作业时间对钓具选择性的影响 574
三、 于选择性研究和资源调查研究的钓具设计 575
第十一节 延绳钓渔业的选择性装置 575
一、减少海鸟兼捕的装置 576
二、减少幼鱼兼捕的新型钓钩 577
习题 578
第九章 其他渔具 580
第一节 敷网类渔具 580
一、敷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580
二、敷网结构 588
三、敷网捕捞技术 593
四、 提网捕捞技术 594
第二节 地拉网类渔具 609
一、地拉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09
二、地拉网结构 615
第三节 抄网类渔具 621
一、抄网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21
二、抄网结构 625
第四节 掩罩类渔具 629
一、基本情况 629
二、掩罩类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30
三、掩网结构 631
四、光诱罩网捕捞技术 642
第五节 耙刺类渔具 645
一、耙刺渔业基本情况 645
二、耙刺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45
三、耙刺类渔具结构 662
第六节 陷阱类渔具 668
一、陷阱类渔具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68
二、插网结构 674
第七节 笼壶类渔具 677
一、笼壶类渔具捕捞原理和型、式划分 677
二、笼壶类渔具结构 690
三、笼壶类渔具图 697
四、笼壶类渔具制作装配 698
五、笼壶类渔具捕捞操作技术 700
六、渔笼网目的渔获选择性研究 701
习题 707
第十章 渔具模型实验与设计 710
第一节 渔具模型实验的相似原理和相似准则 710
一、相似原理 710
二、相似准则 714
第二节 拖网模型实验 719
一、拖网模型实验设备 720
二、天然水域拖网模型试验的设备 721
三、拖网模型实验准则 722
四、拖网模型实验换算步骤 723
五、拖网模型制作 726
六、拖网模型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727
第三节 围网与拖网设计程序 728
一、围网设计基本程序 728
二、拖网设计基本程序 7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