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海南岛海岸带概况
1.1海南岛地貌特征
海南岛是个大陆岛,平面呈椭圆形,地貌总轮廓似穹隆状,即以海拔*高的中部五指山为中心,向四周外围逐级递降,顺次由山地一丘陵一台地一阶地一平原组成围绕中央山地的层圈状地貌。全岛可分成4个层圈:一是中心山地带,以五指山为核心,海拔在500m以上,面积占全岛面积的25.1%;二是环山丘陵带,围绕中心山地分布,海拔为100~500m,多数在300m以下,面积占全岛面积的13.1%;二是台地阶地带,海拔在100m以下,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3.3%;四是沿海平原带,面积占全岛面积的11.7%(表1-1)。
海南岛地貌总体上具有如下特征。
(1)中高周低的环状结构
海南岛总体上呈中高周低的环状结构。这种地貌特点,一方面影响全岛水文和气象,形成了地表河流由岛中央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的水系格局,且河流多而比降大、长度短而流量小,在中部高山阻隔下形成了东部多雨、西部干热的气候;另一方面使土壤和植被也呈环状分带,即由中部到外围,顺次为天然林带、热作经济带、农业渔业带。
(2)南北地貌分化明显
海南岛北半部属长期沉陷区,形成了广阔的台地,基质为浅海相沉积物,沿岸有不少溺谷湾;南半部为长期隆起区,山地和丘陵集中,上面有多级夷平面地形。
(3)台地面积*大
海南岛台地面积为11052km2,占全岛总面积的32.1%,因高度与坡度都较小,风化壳深厚。台地加上阶地、平原的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55%。这种地貌有利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发展,但地形对保水不利,水源不足,易干旱。
(4)火山地貌发育显著
因地质史上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时期,雷琼地区火山喷发频繁,主要在琼北形成了华南面积*大的玄武岩台地(面积为4159km2)及火山锥*多的地区(火山锥有101座)。
(5)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发达
热带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红树林和珊瑚虫得以在海南岛沿岸广泛繁殖生长、充分发育,种类多,分布广,面积大,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典型的热带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生物地貌(红树林海岸长133km,珊瑚礁海岸长250km)。
1.2海南岛海岸带自然环境
1.2.1琼东(文昌一万宁)沿海岸段
琼东沿海岸段海涂物质主要由河流输沙或潮流和陆地暴流、散流搬运泥沙在海湾沉积而成。流经琼东的河流有万泉河、九曲江、新园水、沙笼溪、太阳河、龙尾河、文教河、文昌江和石壁河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年平均日照时数大多为1500~2200h,且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年平均气温为24°C;年降雨量为1729~2141.4mm;影响该岸段的台风平均每年有4.3个,台风影响盛期是8~10月,占全年总数的71%,尤其以8月为*多,占全年的31%。
海水表层水温多年平均为25.1°C。沿岸表层盐度变化与河流入海水量的变化相对应。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平均潮差不到1m。由于受地形影响,表层海流均具有风漂流性质,浪向以偏南向出现频率较大,全年平均波高较大,为1.0m左右。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文昌市东南部清澜港内,面积为2800hm2,是海南省红树林面积*大、品种*多的地方。红树林的树种有海榄雌、红海榄、海莲、秋茄树、桐花树、海杧果等15科24种。
1.2.2琼南(陵水一三亚)沿海岸段
琼南沿海岸段海涂属于平直海岸海涂,海涂物质由原地或附近海岸浪蚀堆积而成,或为浅海沉积物通过波浪的搬运堆积而成,组成物质较粗,以沙和泥沙混合物为主,部分为石乐。
流经琼南的河流有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陵水河、英州河和港坡河,水量充足,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河水在平原停留时间短,直泻入海,留在陆上的水量少。
琼南沿海岸段为低纬度地区,属长夏无冬地段。年平均气温为24.7°C,全年日照时数为2031~2586h;雨量分配不均,旱雨季分明;台风以8~9月为多,尤其以9月下旬为*多。
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全日潮,平均潮差不及1m,波浪以南一西南西向出现频率较大,平均波高为0.3~0.5m。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三亚市亚龙湾内,面积为155.67hm2。
1.2.3琼西(乐东一昌江)沿海岸段
琼西沿海岸段海涂以泥和细泥沙为主,滩面平坦宽广,坚实黏重,适合于盐业生产。流经琼西的河流有昌化江、通天河、感恩河、南港河、白沙河、望楼河、珠碧江等。
琼西沿海岸段面临北部湾,是我国典型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24°C,雨量少而集中,干湿明显,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春夏之交常吹干热风。该岸段处于背风区,台风经过时,风力己大大减弱,所以受台风的影响较其他地区小。海水温暖,盐度高,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平均潮差为12m左右,波浪以偏西南、偏北向为多,年平均波高为0.7m。
生物种类繁多,可供养殖的就有10多种。红树林分布不集中,零星地散落在望楼、新村、四更、新港一带的海涂上。
1.2.4琼北(儋州一琼山)沿海岸段
琼北沿海岸段内的儋州市、海口市和临高县的海涂面平坦,泥底质以泥沙为主,掺杂有破碎贝壳。澄迈县的海涂多属盐碱冲积形成的砂质土和碱性土或酸性土。该岸段地表水丰富,河流有南渡江、演州河、龙州河、大塘河、美舍河、文澜江、北门江等。
琼北沿海岸段位于海南岛北部,属季风热带气候,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为23°C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清明风、干热风和寒露风。
潮汐类型自儋州市的海头湾至海口市的秀英港西岬后海为正规全日潮,其余岸段为不正规半日潮,浪向多为北一东北向,年平均波高为0.6m。
红树林分布比较广阔,其中新英湾红树林区坐落在儋州市新英湾附近,面积为133hm2;彩桥红树林区位于临高县的后水湾头咀港东部沿海,面积为1108.0hm2;新盈红树林区位于临高县后水湾头咀港南部沿海,面积为1509.0hm2;红牌红树林区位于临高县红后岛南面,面积为70hm2;东寨港红树林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01.3hm2。
1.3海南岛海岸带分布
海南省所属的海岸,可按成因分为:岩石海岸、砂质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四大类型。
1.3.1岩石海岸
海南省岩石海岸由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变质岩或沉积岩构成,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北部(马村一洋浦),以及东部的铜鼓岭和东南至南部(新村湾一梅山)一带沿岸,其余岸段有零星分布。
海南岛西北部的马村一洋浦岸段为熔岩1~4级台地,在该台地上发育有红壤,地形平坦,土层较厚,岩石海岸线长约100km。海南岛东部的铜鼓岭附近约10km的岸段,海拔为100~250m,为花岗岩低丘地貌。海南岛东南至南部的新村湾一梅山一带岩石海岸以新村港外、亚龙湾、梅山为主,其中新村段长约15km为花岗岩低丘海岸,亚龙湾东角等长约45km为花岗岩高丘海岸,南山角约10km为花岗岩高丘海岸,梅山约5km为中生代中酸性喷出岩高丘海岸。
此外,尖峰岭西部的岭头附近约有2km的花岗岩低丘海岸。从万宁市的大花角至陵水湾、昌化港北侧、博鳌港北侧沿岸均有花岗岩低丘海岸。
1.3.2砂质海岸
海南省砂质海岸线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75%,主要分布于沙坝潟湖和三角洲平原沿岸。在抱虎角一大花角岸段,砂质海岸占绝大部分,约250km岸段为砂质潟湖海岸,集中分布在抱虎角一铜鼓咀、博鳌一大花角两个岸段。在大花角一梅山岸段,除岩石海岸外,其余基本上为砂质海岸,总长近300km。在梅山一昌化江口岸段,砂质海岸以沙堤为主,总长近200km,几乎连续分布于整个岸段。在昌化江口一抱虎角岸段,砂质海岸总长约340km,其中昌化江口一洋浦岸段长约100km,儋州市光村附近长约20km,临高角附近长约25km,澄迈县马村至文昌市抱虎角岸段长约170km,其余零星岸段砂质海岸长约25km。
1.3.3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海岸类型。珊瑚礁海岸由造礁石珊瑚骨骼及其碎屑构成(且常伴有喜礁生物骨骼)。海南岛珊瑚礁海岸呈断续分布,珊瑚礁带多为裙礁(岸礁)、潟湖岸礁、离岸堤礁,其中裙礁分布*广,通常以礁坪的形式分布在沿海,宽度为10~200m,而海南岛东岸分布较宽,一般为1500~2000m。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其海岸就是由珊瑚礁组成的。
海南岛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于以下岸段:在抱虎角一大花角岸段,分布在文昌市清澜港口(约10km的岸礁与离岸礁混合型)和琼海市潭门港口附近(约10km岸段的岸礁);在大花角一梅山岸段,主要分布在新村港外、陵水湾南部及三亚附近,尤以三亚附近分布为*多,总长约35km,多为岸礁,部分为离岸礁;在梅山一昌化江口岸段,仅岭头和八所附近有珊瑚礁海岸,总长约4km,为离岸礁和岸礁混合型;在昌化江口一抱虎角岸段,昌江黎族自治县峻壁东侧至儋州市兵马角(除新英湾外)、后水湾和抱虎角西侧海岸分布有离岸珊瑚礁,总长约128km。
1.3.4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是海南岛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海岸类型。
海南岛的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以下岸段:在抱虎角一大花角岸段,分布于清澜湾、小海湾、博鳌湾内,以清澜湾为主,总长约20km;在大花角一梅山岸段,分布在黎安港、新村湾及榆林港内,总长约15km;在梅山一昌化江口岸段,分布在九所附近的乐罗一带,总长约2km;在昌化江口一抱虎角岸段,分布在海头湾、新英湾、博铺港、马袅港、澄迈湾、铺前湾及东寨港内,尤以东寨港和新英湾分布为*广。海南岛红树林海岸总长近50km。
1.4海南岛海岸带长度
根据“908专项”的岸线修测成果,海南岛海岸线长度为1822.8km,其中自然岸线长度为1226.5km,人工岸线长度为596.3km。大部分人工岸线为养殖围塘建堤,这说明海南省海洋开发活动为低粗型,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影响相对较小。海南岛海岸线长度统计见表1-2和图1-1。
根据“908专项”的岸线修测成果,海南岛的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长度分别占67.29%和32.71%(图1-2)。其中,海南岛海岸线总长度的10.43%为基岸海岸线,43.10%为砂质海岸线,32.71%为人工岸线,11.88%为生物海岸线,而粉砂淤泥质海岸线长度仅占1.88%。粉砂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一些河口地区,如南渡江河口、昌化江河口、宁远河河口,临高县、澄迈县和儋州市等琼北基岩海岸之间的半封闭性海湾均有分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