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3211
  • 作      者:
    胡晓红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绪论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提出这个问题并非简单地以“能”或者“不能”来给出答案,这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能不能称之为“学”的问题,其中暗含着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是思考学科建设的前提性问题,它针对的是“能在学科意义上开创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吗?”的疑问。
  一、学科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成立前提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在学科意义上是否能成立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就要在学科层面上讨论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要素是否满足“成学”的标准。对此,首先需要了解究竟什么是学科。
  (一)学科的概念及其标准
  “学科”一词由来已久,*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早明确提出“学科”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进行分类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物理学》开篇就指出:“任何一门涉及原理、原因和元素的学科,只有认识了这些原理、原因和元素,才算认识或领会了这门学科。”从西方语言的词源考证,“学科”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动词“学习”(discere)及由它衍生的名词“学习者”(discipulus),对“学科”一词的形成进行词源解析,可以看出学科从根源上来说是指知识观的一种表达。《辞海》对“学科”的解释包含学术的分类(discipline)和教学的科目(subject)两个方面,即某一特定科学领域或学科分支和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科首先是与知识分类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学科的形成是基于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知识体系。而从知识到学科的过渡,经历了把经验积累成杂合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知识,知识的不断分化组合成由各种不同知识单元和理论模块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由此形成了学科。
  那么,是不是一类知识或者科学领域都能以“学科”论称呢?对此,英国教育学家赫斯特指出知识发展成为学科的必要条件:独有的概念体系、表达方式和研究方法。换句话说,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要素包括:“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
  由此可见,作为知识分类的学科主要强调学术的内在逻辑,需要有研究主题、研究者和独*的方法论,与其他学科具有清晰的边界。这种理解在学者邓伟志那里得到了验证:“何谓‘学科’?有独立对象,有独*的范畴、方法,成了体系就是‘学’了。”方文等提出了一个学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它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和学科体制。讲到学科体制或学科制度,其成熟的标志与合理性又体现在二级学科的划分、学术评价指标、一定数量的得到承认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经典性学术著作以及学科的历史(学术史)这样一些规范之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本土化也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换言之,当一种科学研究历经发展,在发展到拥有自己特定的学术特质及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时,就意味着一个学科的诞生。
  上面所谈的学科主要是指知识分类体系,也就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知识的分类。一门学科的产生无外乎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两种因素的交融中,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产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女性学这门交叉学科而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女性学的结合中产生的新兴学科。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作为学科的合法性根据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女性生存发展议题交互作用融合发展中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释女性的处境并寻求女性解放的科学。从学科的判断标准来看,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成“学”的必要条件,而在高等教育中形成教学科目是其成“学”的充分条件。从这两个因素出发,我们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之所以称之为“学”的根据。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作为专门的知识体系具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独*的研究方法。第一,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具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即以广大女性为研究对象。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不专门研究女性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说女性的生理和病理解剖等方面内容不在其研究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主要研究女性的社会属性,尤其是针对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因此,更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女性学是围绕女性解放而展开的一系列研究。第二,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女性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历史上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学问,通过对劳动的性别分工、劳动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等概念的阐释,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强大理论基石。第三,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具有独*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在方法上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并以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由此,开辟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的新的解释方式,这种分析方法不同于西方女性学的性别分析方法。
  综上所述,从学术分类来看,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始于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即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阐述女性解放的专门知识集合体。从理论发展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充分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了坚实的学术史根基。因此,从知识体系方面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合法性问题,满足了马克思主义女性学成“学”的必要条件。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要从制度化教学体系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知识传播问题,进一步确认马克思主义女性学成“学”的充分条件。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成学于制度化的教学科目,即它拥有在大学获得教学合法性的课程体系。然而,仅仅在学术研究意义上的知识领域并不具有知识传递的功能,而知识传递是赋予知识以生命力的有效方式,这就涉及学科的第二层含义——知识教育教学的含义,我们将其命名为“制度化学科”。所谓“制度化学科”,是指一个学科不仅关注学术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发展,而且强调学科本身生成运行的外在制度与组织形式。对于学科的形成和存在而言,大学是主要的制度性场域,所以衡量一个知识体系能否成为“学科”的重要条件就是这个知识体系能否在大学里拥有独立的学科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和研究。依照这个标准,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之所以称之为“学”,是因为其不仅具有学术研究意义上的知识领域,还在于它已经在大学获得了教学的合法性。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的女性学教育教学活动在多个层面推动了“制度化学科”的发展进程。
  *初,妇女干部学校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女性学课程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基调。当时有一类专门培养妇女后备干部的大学——妇女干部学校,如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上海平民女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曾在延安创建女子大学。1949年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建立,到1950年时更名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成为全国民主妇联培养妇女干部和妇女人才的基地。妇女干部学校是专门培养后备妇女干部的学校,政治性被摆在首要位置,因此,其教育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设了“妇女学概论”“妇女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等系列课程,马克思主义为这些课程铺就了鲜明的理论底色。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学科意义上开始了制度化的、成体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
  接下来,专门女子大学的教育教学凸显了女性学的专业特色。中华女子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院校;山东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学院也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除此之外,还有附设于普通高校的二级女子学院,如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等。这些以女性为办学特色的大学和学院在全面深化女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从专业标准方面推进女性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中华女子学院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女性学系,而且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首次面向全国招收女性学专业本科生,这两个事件促成了这所大学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女性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形成。作为全国第一所女子高等院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女子学院就在妇女运动系(现为女性学系)先后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妇女运动史”“国际妇女运动”“女性学导论”等课程,围绕女性学建立起了全校范围内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女性学本科专业课和其他学科专业选修课在内的全方位、动态的课程体系。
  *后,妇女研究中心在大学的广泛成立推动了女性学教学的普及性和纵深性双向发展。可以说,女性研究进入大学校园,更显示出它蓬勃的生命力。借助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风,各类妇女研究中心在大学纷纷成立,推动了女性研究的学术成果向教育教学的转化。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明确提出:“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学开设了关于女性学方面的课程,如开设了女性学专业课程、辅修课程以及丰富的通识选修课,并试图在其他专业学科中开设与女性相关的课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于1988年批准北京大学将女性学纳入研究生专业目录,标志着女性学在学科制度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门类下招收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以上从知识分类和教育教学两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作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无论是从当今中国学界有关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理论的成果和当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实践探索看,还是从当前大学开设的女性学课程来看,都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它表达了中国的女性学研究的学术立场、话语方式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使中国的女性学区别于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开始了运用自己的理论体系解决中国女性现实问题的历程。
  二、中国的女性学建设不能走西方的道路
  中国女性学的学科建设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历经200余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我国哲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女性学是在女性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逻辑起点是对女性群体生存和发展的深切关注与理论回应。可见,中国的女性学专注于女性解放的主旨和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初衷不谋而合。如果说西方女性学是以争取权利为目标,而中国的女性学则是以女性解放为价值旨归,这一诉求决定了中国的女性学建设不能走西方的道路。正是在这一判断下,中国学者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女性学持有辩证态度,并认为西方女权主义并不是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适用的“灵丹妙药”,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妇女解放道路,开展本土化的妇女/性别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开展,中国学者开始思考“我国女性学建设为什么无法照搬西方女性学?”这一前提性问题。
  (一)西方女性学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缺乏现实土壤
  西方女性学(Women’s Studies)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也被称为妇女研究、女性研究、妇女学。西方女性学的学科建设是以美国各大学相继成立女性研究中心为开端的,在女性研究中心组织下,逐渐开设女性学课程、出版女性学刊物和学术著作、召开女性学学术会议,由此,女性学走上了学科化发展的轨道,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在西方的高等教育体系获得了合法地位。
  西方女性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女权主义思潮中,其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物。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思想反映在女性研究著述之中,这些著作首先预设了所有女性都拥有共同的普遍天性,通过对女性的抽象在性别文化意义上进行批判和反思,但在深层意义上不难发现其具有的阶级局限性,这些反思和诉求无不带着本阶级的生活印记,更确
展开
目录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基本概述 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发展脉络 1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缘起 2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概念解析 2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思想溯源 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 33 
第二节 无产阶级立场的妇女解放思想 50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解放的讨论 7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议题 9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基石 91 
第二节 妇女受压迫: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起点 101 
第三节 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核心 107 
第四节 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追求 11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中国实践 118 
第一节 女性不孤单:女性解放始终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118 
第二节 国家是后盾: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的实践历程 128 
第三节 组织有保障:妇联组织推动下中国女性事业发展 14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现实回应 156 
第一节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的女性生活平衡分析 156 
第二节 劳动分工视域下家务劳动的价值求证 160 
第三节 资本逻辑运行中的女性物化现象探讨 166 
参考文献 17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