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绪论
一、本书所拟讨论问题的设定
二、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三、基本理论与方法
四、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唐代三大地域与三大文化中心
一、三大地域概念的提出
二、三大地域的区域文化特色
三、三大文化区域与文化网络
四、统一帝国中的地域差异与文化差异
第二章 唐代三大地域的文学风貌
一、文学的地域特色
二、文体的地域差别
三、文人的地域分布
四、关于三大地域文学独特性的重新思考
第三章 唐代文学士族的演生
一、“文学士族”的界定
二、唐代文献中的所谓“清流”
三、衣冠及衣冠户
四、四姓、五姓、七姓与郡姓
第四章 唐代文学士族的地域构成
一、关中士族群体
二、胡姓士族群体
三、山东士族群体
四、江南士族群体
五、三大地域文学群体的比较
第五章 唐代文学士族的迁徙流动
一、科举仕进所形成的流动
二、战争所造成的移民
三、贬谪与宦游所形成的迁徙
四、士族迁移对学术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唐代文学士族与贤能标准
一、唐人对贤能标准的争论与分歧
二、贤能标准的变迁
三、贤能标准的得失与评价
下编 分论
第七章 《隋书》中的文化地理观
一、从《隋书·文学传》序谈起
二、《隋书·儒林传》中的学术地域观
三、《隋书·地理志》中的地域文化思想
第八章 陈寅恪士族理论的被误读
一、陈氏士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学术界有关士族研究的趋向
三、有意的误读与无意的扭曲
第九章 从“关中本位政策”到“科举制”
一、从“文武合一”到“文武分途”
二、从“文武分途”到“文学取士”
第十章 “诗赋取士”说平议
一、“诗赋取士”说法的由来
二、唐人对“诗赋取士”的批评
三、“诗赋取士”的重新评价
第十一章 寡母教孤:对唐代士族教育的一个突出现象的
考察与分析
一、有关寡母教孤的资料
二、寡母及孤子之族姓考察
三、寡母教孤的教育学分析
四、寡母教孤的心理学分析
附编 个案研究
附论一 墓志所见唐代裴氏婚姻关系
一、与皇室通婚
二、与关中士族通婚
三、与山东士族通婚
四、与代北胡姓通婚
五、与江南士族通婚
六、与其他家族通婚
附论二 从墓志看唐代河东裴氏的迁徙
一、有关河东裴氏丧葬及迁徙的史料
二、裴氏归葬及迁徙地的统计
三、统计结果的分析
附论三 裴氏与佛教信仰
一、裴氏家族成员对佛教的弘阐
二、裴氏家族女性对佛教的修持
附论四 唐代杜氏在长安的居所
一、材料叙说
二、《唐两京城坊考》等文献所记杜氏在长安城中的居所
三、文献所见杜氏的郊园与别业
四、杜城郊居的园林史定位
五、碑志所见杜氏迁居地与归葬地
六、从著房支考察杜氏的归葬地
附论五 韦应物家族墓志补论
一、韦应物家族的婚姻关系
二、韦应物的归葬问题
三、墓志与史传不一的疑点
主要参考文献
陕版后记
初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