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
0.00     定价 ¥ 19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4842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工,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函评专家及会评专家,CSSCI来源集刊《圣经文学研究》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著作《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圣书之美》《凤凰的再生》等,译作《耶稣传》(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经纵览》、《次经导论》等。在第四届国际华裔学术会议(香港,2014)上获颁中国内地“前辈”学者奖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
  1.运用圣经典故批判反动政府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是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提供的理论武器。与各种社会改革家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直接给出未来社会的蓝图,而是在对现存旧世界的不断批判中发现新世界。既然如此,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反动政府,无疑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无情批判的对象,以便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揭示出现存政府的本质及其反动本性。在批判反动政府的相关著述中,马克思将圣经中的有关典故巧妙地嵌入其中,既使得理论化描述更加形象化,易于被读者理解,又使得那些著述能够顺利通过严格的审查,便于发表和出版。
  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所遭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当时普鲁士政府新颁布的书报检查令,争取言论和出版自由。他在一篇报刊文章中引用圣经典故来讽刺当时普鲁士政府的政策:“亚当给天国的动物命名时忘记给德国报纸的记者起名字,所以他们就永远是无名氏。”该典故源自于《创世记》2:19-20,讲的是亚卫创造亚当并将他领进伊甸园后,认为他独居不好,乃将自己创造的各种走兽、飞鸟、牲畜全都带到他面前,听凭亚当来命名。其实,圣经这两节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由亚卫所创造、由亚当所命名的事物绝非这些飞鸟走兽,而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马克思在这里妙用亚当命名的典故,实则表达了一种反讽,因为在创世之初,亚当便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命了名,当然不会忘记德国的记者。然而,由于当时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更愿意以“亚当未命名”的代价来换取德国新闻记者匿名的新闻出版自由权利。
  1841年12月,普鲁士威廉四世的政府颁布新的书报检查法令,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根据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令第二条的规定,来审核所有公开发行的著述。这种新书报检查令看似放宽了书报检查,保证了出版自由,实际上却是赋予了该法令更强的法律效力。然而当时普鲁士政府的卫道士则从这项法令延伸出如下建议:将社会成员分成“够资格的”和“不够资格的”,“够资格的”可以不受书报检查法令制约来谈论国家,“不够资格的”则必须接受书报检查法令的审查;并且认为,当时普鲁士使用匿名和使用笔名的新闻记者属于“不够资格的”,须将他们排除在新闻出版自由之外。在马克思看来,书报上的署名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这种企图依靠将社会成员区分为“够资格的”和“不够资格的”来实行的新闻出版自由,归根结底就根本不是什么自由,而只能使得“够资格的作者都成了官方作者”,最终“压制人民的呼声”。马克思认为,普遍自由是人的本性,“虽然没有一种动物,尤其是有思想的人,是戴着镣铐出世的”,而言论和出版自由都是自由非常重要的方面。不过,按照当时普鲁士政府的要求,新闻记者在获得这种自由时,就会失去造物主自创世以来就赋予他们的名字。这项法令无疑与《创世记》的叙述相矛盾,违背了最基本的常识,缺乏予以实施的合理依据。
  马克思还引用“生命树/知善恶树”的典故来揭露1848年资产阶级共和派取得统治权的原因和性质,将梯也尔描述为圣经中的约伯,利用“上帝的子弹”来讽刺威廉四世,等等。通过运用这些圣经典故,马克思所批判的反动政府及其统治者形象跃然纸上,更加具体和通俗易懂,使得那些即使处于社会底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广大人民群众也能理解和领会。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圣经
第一节 马克思与圣经
一、马克思圣经批评的历史前提
二、马克思对圣经的解读
三、马克思对圣经的运用
四、马克思的圣经观
第二节 恩格斯的圣经观
一、恩格斯青年时代的圣经理解
二、恩格斯圣经观的发展
三、恩格斯后期的圣经阐释
四、恩格斯宗教思想中的圣经观
五、恩格斯圣经观的思想来源
六、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恩格斯圣经观
第三节 列宁对圣经话语的运用
一、列宁对“麦子与稗子比喻”的运用
二、列宁对“麦子与稗子比喻”的解读
三、列宁与比喻修辞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圣经
一、概论
二、考茨基的早期基督教研究
三、布洛赫的圣经思考

第二章 政治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
一、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相遇的历史文化语境
二、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
三、解放神学圣经批评的基本关切
四、解放神学圣经批评的若干专题
小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圣经批评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拓展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术语系统
第四节 《箴言》中“外女”意象的唯物史观透视
一、《箴言》背后犹太民族与波斯帝国的关系
二、波斯时期耶胡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作
三、耶胡德地区的阶级划分和矛盾冲突
四、族外联姻的政治经济学
五、所罗门箴言与“无阶级社会神话”
六、“外女”与贤妻:《箴言》呈现的两类女性
七、《箴言》
第7章 中“外女”意象剖析
小结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圣经审美批评
第四章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希伯来圣经》
第五章 哥特瓦尔德的学术建树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新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圣经卷名缩略语表
重要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