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中国的两种表达及其文化转型之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和模式研究(代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一个人类学者的学术理路
第二节 乡愁中国:情绪作入研究的切人点
第三节 超越村落社会:流域民族志的视野
第四节 文献回顾与学术谱系
第五节 学理反思与理论观照
第六节 借鉴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乾坤湾流域社会
第一节 走进乾坤湾:我的田野之旅
第二节 资源禀赋:乾坤湾的旅游发展地位
第三节 品牌共享:步入旅游发展的乾坤湾
第四节 小结:流域·乡愁·旅游
第二章 卷入与生产:乾坤湾的发现
第一节 空间实践:先行开发乾坤湾
第二节 空间表征:乾坤湾的凝视与想象
第三节 表征空间:谁的乾坤湾?
第四节 小结:互为镜像的空间建构
第三章 传说与地景:伏羲文化的嵌入
第一节 伏羲传说中的乾坤湾
第二节 乾坤湾的传说风物
第三节 乾坤湾的由来:地名标识与伏羲传说的互嵌
第四节 伏羲传说景观营造
第五节 女娲文化景观营造
第六节 小结:对空间的重新想象
第四章 流动与固着:道路与乾坤湾的嵌合
第一节 津渡:渐行渐远的码头通行记忆
第二节 高速公路与乾坤湾的连接
第三节 沿黄公路与乾坤湾的连接
第四节 道路变迁:旅游发展下的公路升级
第五节 小结:“路”里“乾坤”
第五章 作物与生计:黄土高原的新意义
第一节 黄土高原:乾坤湾的海拔/垂直性社会
第二节 “乾坤湾”红枣:作物的高原想象
第三节 种观光地:作为“旅游体验”的作物
第四节 新型农民:生计的旅游化
第五节 小结:想象的黄土高原
第六章 表演与实然:转九曲的地方性
第一节 历史传统:转九曲的自我娱乐
第二节 现代转型:转九曲的表演实践
第三节 共同在场:转九曲的主客互动
第四节 小结:表演的地方性
……
第七章 家屋与客栈:民宿的乡愁表达
第八章 道地与在地:舌尖上的乡愁生产
第九章 怀旧与展示:乾坤湾的记忆剧场
第十章 熟悉与陌生:乾坤湾的景区社会
第十一章 陌生与熟悉:乡土关系的调适
第十二章 结论与反思:迈向安放乡愁的旅游
第十三章 余论:从乡土中国到乡愁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