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能够解释信息素养、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
2. 能够解释不同类型文献的概念。
二、技能目标
1. 能够根据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自测信息素养能力。
2. 能够辨别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零次文献并了解各类型文献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够辨别不同出版形式的文献并了解各类型文献的特点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能够以辩证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信息时代下医学文献的发展特点。
2. 能够意识到信息素养对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3. 对学习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使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信息传播范围加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老化周期逐年缩短,并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鉴别、利用信息和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重要。“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旨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案例1-1
某同学的父亲长期从事重体力工作,最近常感觉到全身乏力,腰腿疼痛。于是到医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做物理牵引治疗或手术治疗。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该病的详细信息,以帮助父亲做出治疗决策。他翻阅了教科书,又从网上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认为自己已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为什么还要学习这门课程呢?
问题:
1. 信息素养是什么怎样才算具备了信息素养
2.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有哪些医学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它与医学其他专业学科的关系如何?
分析:
信息的需求和获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医学各门学科的学习关系密切。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及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熟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内容及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程的内涵,建立学习的信心。
第一节 信息素养与学习创新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旨在培养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认知,信息识别,信息利用与评价以及新知识创造的一系列综合学习与创新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新的社会信息环境。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医学作为和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现代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一)信息素养概念的演进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IL)又称为“信息素质”,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的,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该定义强调了信息和信息工具的定位与信息获取的技巧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素养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重视人对信息的主观态度和意识,以及信息评价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主席委员会在1989年发表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明确了信息素养的4个组成部分,即确定何时需要和查找信息的能力,有效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200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引用了这一定义,同时强调了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是任何学科、任何学习环境和任何教育阶段都必须具备的素养。它能使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并扩展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2015年2月2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在官网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扩展定义,以强调动态性、灵活性、个人成长和学习交流:信息素养是指包括围绕信息的反思发现,理解新信息如何产生与信息权威性如何构建,以及认识信息价值,创造新知识、高效学习以及学术科研交流的一系列综合能力。新的信息素养概念更重视对新知识的发现,学术交流和终身持续学习。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内涵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4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捕捉、判断、分析、评价、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information knowledge)是指与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等活动有关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还包括信息理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拥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使学习者掌握主动性,增加选择机会,提高信息查找与利用效率。
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information ability)是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评价、利用,进而创造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获取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
4.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information ethics)也称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获取、利用、传播和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社会共识。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以上4个方面互为基础、相互促进,信息意识是核心,信息能力是基础。信息意识强的人会主动地获取、学习信息知识,从而使自己的信息能力不断加强;而在运用信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信息意识也会不断得以培养和强化;良好的信息伦理则是信息获取、利用、传播和生产的重要保障。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不难看出,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近年来,信息素养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相关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包括信息素养教育战略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整合、教育方法学,以及信息素养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研究等。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人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指导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框架和准则。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研究和制定各国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其中,以200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制定和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ACRL标准)和2006年英国图书馆协会的《信息素养7条标准》(SCONUL标准)最为著名。我国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构建信息素养标准的思路和框架,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体系。
1.ACRL标准(USA)
ACRL标准网址为。
ACRL标准包括5项指标、22项表现指标和87项参考指标。以下摘录5项指标和22项表现指标。
(1)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表现指标:①能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②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③能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④能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2)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表现指标:①会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②会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③会运用各种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④会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⑤会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及信息的出处。
(3)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评估信息和信息出处,然后把挑选的信息融合到他(她)们的知识库和价值体系中。
表现指标:①能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②能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③能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④能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⑤能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分歧;⑥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⑦能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4)不管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团体的成员,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表现指标:①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②能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③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5)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熟悉许多与信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
表现指标:①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②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③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2.SCONUL标准(UK)(图1-1)
SCONUL网址为。
(1)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够明确信息鸿沟之所在,从而确定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3)能针对不同的检索系统,构建找到信息的策略。
(4)能找到和获取所需信息。
(5)能比较和评价从不同来源所获取的信息。
(6)能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应用并交流信息。
(7)能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组合和构建,从而创造新的知识。
图1-1 SCONUL标准
3.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标准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多数专家的共识。该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构成。以下列出7个一级指标。
(1)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及信息素养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
(2)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3)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且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建新的知识结构。
(5)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6)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个人或群体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7)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三、信息素养教育框架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框架》(简称《框架》),2015年由ACRL发布,并于2016年再次进行修订,《框架》是在2000年发布的能力标准基础上的一次革命性的修订,《框架》新引入了阈值概念(threshold concept)和元素养概念,提出了信息素养新的定义,从6个阈值概念概括了信息素养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时应包括的基本方向。涵盖了信息的创造、获取、利用、评价等各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时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信息素养教育,强调了自我反思,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对于信息,学术研究概念的理解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