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写,以实用为宗旨,以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针灸学科进步。其意有三:一则对系列针灸优势技术的总结与提高;二则对针灸临床路径的开拓性探索;三则对今后编写针灸临床教学资料模式的启发。作者多年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一线工作,结合个人一些粗浅的临床体会,编著此书即是想做到真正的医教结合,为临床提供一些可靠的临床路径。因此,本书不单是新九针的专著,更是当代针灸临床医师的实用手册!
第一章新九针概论
第一节 九针的历史渊源/ 2
一、古九针的历史记载/ 2
二、新九针的产生/ 3
第二节 新九针的科研发展历程/ 4
第三节 新九针的学术创新/ 5
一、新九针对古九针形状的改进/ 5
二、新九针丰富了现代临床针具/ 6
三、新九针疗法中火的应用/ 6
四、新九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 / 6
五、新九针手法的创新/ 7
六、新九针开拓了针灸治疗新领域/ 7
第二章新九针针具与针法
第一节 新九针锋钩针疗法/ 10
一、概述/10
二、器械选择/10
三、体位/10
四、施术方法/10
五、注意事项/11
六、适应证/11
七、禁忌证/11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11
第二节 新九针火针疗法/ 12
一、概述/12
二、器械选择/12
三、体位/13
四、施术方法/13
五、注意事项/13
六、适应证/14
七、禁忌证/14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14
第三节 新九针员利针疗法/ 14
一、概述/14
二、器械选择/15
三、体位/15
四、施术方法/15
五、注意事项/15
六、适应证/16
七、禁忌证/16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16
第四节 新九针梅花针疗法/ 16
一、概述/16
二、器械选择/17
三、体位/17
四、施术方法/17
五、注意事项/18
六、适应证/18
七、禁忌证/19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19
第五节 新九针磁圆梅针疗法/ 19
一、概述/19
二、器械选择/19
三、体位/20
四、施针方法/20
五、注意事项/21
六、适应证/21
七、禁忌证/21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22
第六节 新九针镵针疗法/ 22
一、概述/22
二、器械选择/22
三、体位/22
四、施术方法/22
五、注意事项/23
六、适应证/23
七、禁忌证/23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23
第七节 新九针铍针疗法/ 23
一、概述/23
二、器械选择/24
三、体位/24
四、施术方法/24
五、注意事项/25
六、适应证/25
七、禁忌证/25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25
第八节 新九针针疗法/ 25
一、概述/25
二、器械选择/25
三、体位/26
四、施术方法/26
五、注意事项/27
六、适应证/27
七、禁忌证/27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28
第九节 新九针芒针疗法/ 28
一、概述/28
二、器械选择/28
三、体位/28
四、施术方法/28
五、注意事项/29
六、适应证/30
七、禁忌证/30
八、不良反应(事件)及处理/30
附1 “秩边透水道”针法/31
附2 小针刀技术/32
附3 穴位埋线疗法/35
第三章新九针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经络基础/ 40
一、经络总论/40
二、常用经络/45
第二节 腧穴基础/ 55
一、腧穴学总论/55
二、常用腧穴/59
(一)手太阴肺经/59
中府 Zhōnɡfǔ(LU1) 肺之募穴/60
尺泽 Chǐzé(LU5) 合穴/61
孔最 Kǒnɡzuì(LU6) 郄穴/61
列缺 Lièquē(LU7) 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62
太渊 Tàiyuān(LU9) 输穴 原穴 八会穴之脉会/63
鱼际 Yújì(LU10) 荥穴/63
少商 Shàoshānɡ(LU11) 井穴/64
(二)手阳明大肠经/64
商阳 Shānɡyánɡ(LI1) 井穴/65
二间 Èrjiān(LI2) 荥穴/65
三间 Sānjiān(LI3) 输穴/66
合谷 Héɡǔ(LI4) 原穴/66
阳溪 Yánɡxī(LI5) 经穴/67
偏历 Piānlì(LI6) 络穴/68
温溜 Wēnliū(LI7) 郄穴/69
手三里 Shǒusānlǐ(LI10)/69
曲池 Qūchí(LI11) 合穴/70
臂臑 Bìnào(LI14)/71
肩髃 Jiānyú(LI15)/71
口禾髎 Kǒuhéliáo(LI19)/72
迎香 Yínɡxiānɡ(LI20)/73
(三)足阳明胃经/73
承泣 Chénɡqì(ST1)/74
四白 Sìbái(ST2)/74
地仓 Dìcānɡ(ST4)/75
颊车 Jiáchē(ST6)/75
下关 Xiàɡuān(ST7)/76
头维 Tóuwéi(ST8)/77
梁门 Liánɡmén(ST21)/77
天枢 Tiānshū(ST25) 募穴/78
归来 Guīlái(ST29)/78
伏兔 Fútù(ST32)/79
梁丘 Liánɡqiū(ST34) 郄穴/80
犊鼻 Dúbí(ST35)/80
足三里 Zúsānlǐ(ST36) 合穴/81
上巨虚 Shànɡjùxū(ST37) 大肠下合穴/82
下巨虚 Xiàjùxū(ST39) 小肠下合穴/82
丰隆 Fēnɡlónɡ(ST40) 络穴/83
解溪 Jiěxī(ST41) 经穴/84
内庭 Nèitínɡ(ST44) 荥穴/84
厉兑 Lìduì(ST45) 井穴/85
(四)足太阴脾经/85
隐白 Yǐnbái(SP1) 井穴/86
太白 Tàibái(SP3) 输穴 原穴/87
公孙 Gōnɡsūn(SP4) 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87
三阴交 Sānyīnjiāo(SP6)/88
地机 Dìjī(SP8) 郄穴/89
阴陵泉 Yīnlínɡquán(SP9) 合穴/89
血海 Xuèhǎi(SP10)/90
大横 Dàhénɡ(SP15) /91
大包 Dàbāo(SP21)/91
(五)手少阴心经/92
极泉 Jíquán(HT1)/92
少海 Shàohǎi(HT3) 合穴/93
通里 Tōnɡlǐ(HT5) 络穴/94
阴郄 Yīnxì(HT6) 郄穴/94
神门 Shénmén(HT7)/95
少府 Shàofǔ(HT8)/96
少冲 Shàochōnɡ(HT9)/96
(六)手太阳小肠经 /97
少泽 Shàozé(SI1) 井穴/97
后溪 Hòuxī(SI3) 输穴 通督脉/98
腕骨 Wànɡǔ(SI4) 原穴/98
养老 Yǎnɡlǎo(SI6)/99
支正 Zhīzhènɡ(SI7) 络穴/100
小海 Xiǎohǎi(SI8) 合穴/100
肩贞 Jiānzhēn(SI9)/101
天宗 Tiānzōnɡ(SI11)/101
肩外俞 Jiānwàishū(SI14)/102
肩中俞 Jiānzhōnɡshū(SI15)/103
颧髎 Quánliáo(SI18)/103
听宫 Tīnɡɡōnɡ(SI19)/104
(七)足太阳膀胱经 / 104
睛明 Jīnɡmínɡ(BL1)/106
攒竹 Cuánzhú(BL2)/106
通天 Tōnɡtiān(BL7)/107
天柱 Tiānzhù(BL10)/107
大杼 Dàzhù(BL11) 八会穴之一(骨会)/108
风门 Fēnɡmén(BL12)/109
肺俞 Fèishū(BL13) 肺之背俞穴/109
心俞 Xīnshū(BL15) 心之背俞穴/110
膈俞 Géshū(BL17) 八会穴之血会/111
肝俞 Gānshū(BL18) 肝之背俞穴/111
胆俞 Dǎnshū(BL19) 胆之背俞穴/112
脾俞 Píshū(BL20) 脾之背俞穴/113
胃俞 Wèishū(BL21) 胃之背俞穴/114
肾俞 Shènshū(BL23) 肾之背俞穴/114
次髎 Cìliáo(BL32)/115
委中 Wěizhōnɡ(BL40)/116
膏肓 Gāohuānɡ(BL43)/116
志室 Zhìshì(BL52)/117
秩边 Zhìbiān(BL54)/117
承山 Chénɡshān(BL57)/118
飞扬 Fēiyánɡ(BL58) 络穴/119
昆仑 Kūnlún(BL60) 经穴/119
申脉 Shēnmài(BL62) 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120
京骨 Jīnɡɡǔ(BL64) 原穴/121
至阴 Zhìyīn(BL67) 井穴/121
(八)足少阴肾经 / 122
涌泉 Yǒnɡquán(KI1) 井穴/122
然谷 Ránɡǔ(KI2) 荥穴/123
太溪 Tàixī(KI3) 输穴 原穴/124
大钟 Dàzhōnɡ(KI4) 络穴/124
照海 Zhàohǎi(KI6)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125
复溜 Fùliū(KI7) 经穴/126
俞府 Shūfǔ(KI27)/126
(九)手厥阴心包经/ 127
曲泽 Qūzé(PC3) 合穴/127
郄门 Xìmén(PC4) 郄穴/128
间使 Jiānshǐ(PC5)/129
内关 Nèiɡuān(PC6) 络穴/129
大陵 Dàlínɡ(PC7) 输穴 原穴/130
劳宫 Láoɡōnɡ(PC8) 荥穴/131
中冲 Zhōnɡchōnɡ(PC9) 井穴/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