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里读书声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遍身……”
屋堂里,稚嫩的声音伴着摇晃的小脑袋起落。到生涩处,这声音就结巴了起来,尔后,便能听见小手捶在脑壳上的声音。
由于头顶上生有两个旋儿,所以父亲给他取名瞿双。
而他的母亲是这么唤他的:“阿双,可不许再捶自己的头了,当心捶扁咯。”金衡玉轻柔地拉起阿双,提醒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娘来考考你,诗中那位入城的人归来时为什么泪满襟呢?”
阿双挠着脑袋回答:“因为养蚕人穿不上绸缎,而不养蚕的达官贵人身上穿着的却都是绸缎,所以养蚕人泪满襟了。”金衡玉露出满意的笑容,她抚摸着阿双的头鼓励道:“答得真好。走,先去吃饭吧。”
这里是父亲的书房,漆黑大门里陈列着些名家字画,都是父亲瞿世玮的珍藏宝贝。没得到他的允许,其他人是碰不得的。阿双自然知道这些规矩,所以轻轻放下书本,走出门去了。
瞿氏家宅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名为八桂堂,原是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所建造的八宅之一,后来,因为唐荆川的后人抗清,这八大旧宅就被清朝官府查抄没收,最终成了瞿家的家宅。古色古香的庭院透着雅致,很有格调。阿双习以为常地走过廊道,跟着母亲来到餐桌前。等问候过父亲后,阿双才安稳坐下,挑起一块豆腐送进嘴里,腮帮子一鼓一鼓地扫着节拍,嘴里发出嗒嗒的声音。
滑嫩的口感触及味蕾,在阿双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在绝笔文《多余的话》的末尾,他轻声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有人说,瞿秋白本人就是块豆腐,书生柔软的外壳下藏着股韧劲儿。枪响那一刻,他坚韧的心悄然弹起,带着一身理想,从容就义。
此刻,阿双正咂巴着嘴,吃得满嘴油亮呢。
“快快长大吧,我的小阿双。”金衡玉瞧着面前的笑脸,默默念叨。
在这个男孩身上,她看到了活着的指望。嫁到瞿家以来,她每天操劳,没个空闲时候。丈夫瞿世玮不事劳动,闲居在家,整天钟情读书画画,很少管家里的事情。自然而然,生活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肩膀上。丈夫不去工作,家里便没了收入,好在因为奉养着婆婆,瞿世玮在浙江做官的哥哥瞿世琥每月会寄来50块大洋,这成了瞿秋白一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一桩桩现实,让熟读四书五经的金衡玉有些绝望。即便如此,她还是上照顾老人,下操持丈夫孩子,没有半点懈怠。
就在她快要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阿双的聪慧、好学让她看到了日子的盼头。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忙,金衡玉也没落下过对阿双的教育,她坚信:在这个年代,读书总是好的。
真是个暗流涌动的年代啊。
1900年,八国联军借着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幌子,攻占大沽炮台,进而向北京进军。联军沿途烧杀掠夺,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皇宫和北京城外的圆明园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次年9月,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11国外交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哗然,怒斥清政府之不争。与此同时,一场更为彻底的革命也在悄然酝酿。
“阿双,怎么把饭吃到脸上去了呢?来,自己动手擦掉。”金衡玉直起身子,“吃完给你讲英雄岳飞的故事。”
“好。”阿双奶声奶气地应了一句。
除了学习以外,阿双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了。赶牛上山、采摘野花、在山坡草丛里打滚都是他最爱的活动。
在游玩的过程中,阿双开始有了疑惑:既然大家都在一起玩儿,那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一次,回到家后,母亲发现他的褂子不见了,反复追问下,阿双才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P4-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