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秋之白华--瞿秋白的故事/光耀千秋党史人物故事丛书
0.00     定价 ¥ 3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7730712
  • 作      者:
    纪红建,马兵
  • 出 版 社 :
    三环出版社(海南)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光耀千秋·党史人物故事丛书”之一,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史料,讲述了革命先烈瞿秋白的故事,聚焦他为党的建设与发展不懈奋斗的一生,以及为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高尚品格。彰显了早期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的伟大的建党精神,从而给予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展开
作者简介
纪红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学创作一级。已出版《中国御林军》、《明朝抗倭二百年》、《不孕不育者调查》、《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合著)、《马桑树儿搭灯台——湘西北红色传奇》等长篇报告文学十余部,在《中国作家》、《当代》等发表《哑巴红军传奇》、《人民的记忆》、《走向崇高》、《不朽残碑》等长中短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希望杯”中国文学创作新人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青果巷里读书声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遍身……”
屋堂里,稚嫩的声音伴着摇晃的小脑袋起落。到生涩处,这声音就结巴了起来,尔后,便能听见小手捶在脑壳上的声音。
由于头顶上生有两个旋儿,所以父亲给他取名瞿双。
而他的母亲是这么唤他的:“阿双,可不许再捶自己的头了,当心捶扁咯。”金衡玉轻柔地拉起阿双,提醒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娘来考考你,诗中那位入城的人归来时为什么泪满襟呢?”
阿双挠着脑袋回答:“因为养蚕人穿不上绸缎,而不养蚕的达官贵人身上穿着的却都是绸缎,所以养蚕人泪满襟了。”金衡玉露出满意的笑容,她抚摸着阿双的头鼓励道:“答得真好。走,先去吃饭吧。”
这里是父亲的书房,漆黑大门里陈列着些名家字画,都是父亲瞿世玮的珍藏宝贝。没得到他的允许,其他人是碰不得的。阿双自然知道这些规矩,所以轻轻放下书本,走出门去了。
瞿氏家宅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名为八桂堂,原是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所建造的八宅之一,后来,因为唐荆川的后人抗清,这八大旧宅就被清朝官府查抄没收,最终成了瞿家的家宅。古色古香的庭院透着雅致,很有格调。阿双习以为常地走过廊道,跟着母亲来到餐桌前。等问候过父亲后,阿双才安稳坐下,挑起一块豆腐送进嘴里,腮帮子一鼓一鼓地扫着节拍,嘴里发出嗒嗒的声音。
滑嫩的口感触及味蕾,在阿双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在绝笔文《多余的话》的末尾,他轻声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有人说,瞿秋白本人就是块豆腐,书生柔软的外壳下藏着股韧劲儿。枪响那一刻,他坚韧的心悄然弹起,带着一身理想,从容就义。
此刻,阿双正咂巴着嘴,吃得满嘴油亮呢。
“快快长大吧,我的小阿双。”金衡玉瞧着面前的笑脸,默默念叨。
在这个男孩身上,她看到了活着的指望。嫁到瞿家以来,她每天操劳,没个空闲时候。丈夫瞿世玮不事劳动,闲居在家,整天钟情读书画画,很少管家里的事情。自然而然,生活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肩膀上。丈夫不去工作,家里便没了收入,好在因为奉养着婆婆,瞿世玮在浙江做官的哥哥瞿世琥每月会寄来50块大洋,这成了瞿秋白一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一桩桩现实,让熟读四书五经的金衡玉有些绝望。即便如此,她还是上照顾老人,下操持丈夫孩子,没有半点懈怠。
就在她快要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阿双的聪慧、好学让她看到了日子的盼头。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忙,金衡玉也没落下过对阿双的教育,她坚信:在这个年代,读书总是好的。
真是个暗流涌动的年代啊。
1900年,八国联军借着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幌子,攻占大沽炮台,进而向北京进军。联军沿途烧杀掠夺,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皇宫和北京城外的圆明园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次年9月,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11国外交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哗然,怒斥清政府之不争。与此同时,一场更为彻底的革命也在悄然酝酿。
“阿双,怎么把饭吃到脸上去了呢?来,自己动手擦掉。”金衡玉直起身子,“吃完给你讲英雄岳飞的故事。”
“好。”阿双奶声奶气地应了一句。
除了学习以外,阿双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了。赶牛上山、采摘野花、在山坡草丛里打滚都是他最爱的活动。
在游玩的过程中,阿双开始有了疑惑:既然大家都在一起玩儿,那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一次,回到家后,母亲发现他的褂子不见了,反复追问下,阿双才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P4-7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初萌革命思想
青果巷里读书声
酝酿中的新思想
既生人间,无赋人权
第二章 慕鸿鹄以高翔
路,在哪里
找到了!全新的路!
启程,赤都
第三章 急剧蜕变的思想
遍布赤旗的土地
新身份:共产党员
回来吧,秋白同志
第四章 血色浪漫的爱情
党刊编辑岗位显才华
痛苦留给了活着的那个人
秋之白华——谈判来的爱情
第五章 深陷斗争漩涡
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
“文学家”的无奈
从“右”到“左”
第六章 莫斯科的阴晴岁月
再赴苏俄
风波不断
温馨的生活
第七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
别了,政治舞台
别了,“文学家”
别了,我在乎的人
第八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
被捕的教育部部长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祖国不会忘记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