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建康的乡村振兴奋斗之路
0.00     定价 ¥ 1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306608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钱建康的38年农村基层干部的人生足迹,真正画出了他的生命轨迹,而每一段轨迹,都蕴含着一个个丰富的故事,其中的意味深长只有他自己回味,其中的喜怒哀乐只有他自己品尝,也许甜蜜,也许苦涩,也许恬淡,也许灿烂,也许单调,也许平坦畅通,也许荆棘满地。
精彩书摘
余姚市谢家路村党委发挥“领头雁”作用
服务经济发展 推动共同致富
《浙江在线》2011年7月26日 麻雪莲
近年来,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始终以“强村富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发扬“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形成了能人创大业、村民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将一个经济薄弱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一、党委谋划发展思路,引领村民致富
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村民共同致富为目标,按照“政策活村、产业强村、商贸兴村”的工作思路,着力在事关村级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求突破。2010年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超过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多元。一是实施“政策活村”战略。利用政策支持,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出让、土地上市挂牌拍卖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工业发展、农业生态、商业贸易等区块的合理分布,全方位提高土地的使用率,通过两期土地整理总面积达2800亩,净增耕地550亩,积累村级集体资金4000余万元,大大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实施“产业强村”战略。打破传统农业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围绕生态观光、生态养殖、生态品牌、生态环境等方面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依托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施了休闲垂钓中心、西红柿基地、百果园、特色养殖等生态经济发展项目,有效提升了生态建设档次和规模;同时,依托姚北工业园区建立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已有企业90多家,其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2家,亿元企业3家,并逐步形成金属冶炼、电子电器、塑料模具、锁具制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三是实施“商贸兴村”战略。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级商贸经济,精心培育农产品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服务业产值达到3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支部发挥特色效应,带领村民致富
以村级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构建“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通过组建特色产业支部,实现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的不断延伸。一是发挥农业龙头支部“规模效应”。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种养大户为依托,组建农业龙头特色支部,全面推广“农业特色支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充分发挥农业特色支部在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利用富贵菜业这一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绿色蔬菜示范基地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长豇豆、蒿菜等新品示范种植,鼓励农民实施“订单”农业,加快村民作物增收和经济收入增长。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社支部“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支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村内生产经营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将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逐步改善了以往村民分散经营、单打独斗、自我摸索的固有模式,实现联户经营,集体管理,集聚了产业发展整体优势,提高了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发挥工业联合支部“协作效应”。依托村工业园区,因企制宜建立工业联合支部,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及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服务与协调作用,通过积极搭建资源对接、业务沟通、技术交流等互动协作平台,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村级工业经济发展。如该村一方面重视村企协作,实施村企结对共建,工业联合支部和部分骨干企业严格遵循“政府倡导、企业自愿、村企互动、互惠互利、实效长效”的原则,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动为谢家路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还出资100万元,帮助村里解决了路灯照明、绿化管护等问题。另一方面派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互动对接,10名村干部联系10家企业,帮助企业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以及职工的素质教育培训。同时村党委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帮助有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积极营造良好的治安状况、发展环境,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外部条件。据统计,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
三、党员争当帮扶主体,带动村民致富
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有效提高广大农村党员服务经济发展的“酵母”作用,加快了村民齐头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一是敢创业,党员领村民“先”富。通过开办创业培训班、交流会,为党员搭建创业平台,越来越多的党员勇立潮头,成为创业能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趁着改革的春风,宋长洪、宣志良等一批农村党员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开始了创业之路,目前有的发展成亿元产值的大型企业,有的发展成了行业的龙头企业,还使1500多名农民变成了工人。特别是一些党员企业主,积极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如长振铜业公司每年赞助村公益事业资金20万元,村民沈志祥连续三年向村爱心基金捐款10万元。还有许多先富起来的党员,带领更多的村民投入创业的队伍中。二是钻技术,党员携村民“共”富。把农村党员的能力提升摆上
展开
目录
引子
钱建康:“三牛精神”的忠实代表
党建引领:幸福群众的源头——谢家路村基层党建创新的启示
我和钱建康的20年
足迹一: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
图片展示
媒体相关系列报道
足迹二:千辛万苦一心为民办好实事
图片展示
媒体相关系列报道
足迹三:千言万语突出党建工作业绩
图片展示
媒体相关系列报道
足迹四:千锤百炼注重自身树好形象
图片展示
媒体相关系列报道
足迹五:千山万水成就“头雁”领航之路
图片展示
媒体相关系列报道
附录
党建引领 幸福群众 十五年打造全国党建先进村——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十五年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钱建康其人其事(长篇报告文学节选)
人物感言
荣誉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