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兽医影像学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器官显像而进行视诊的一门科学。影像学诊断是兽医临床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由多种影像技术组成,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应用范围各异,但都能显示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伦琴的发现彻底改变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获得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896年,“Veterinary Journal”上发表了有关X线在兽医领域应用的报道。1923年,《兽医X线指南》问世。1926年,《兽医X线学教科书》出版。20世纪50年代以后,兽医放射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多个专著相继出版。美国成立了美国兽医放射学会,主办出版了专业期刊《兽医放射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以X线为基础的影像诊断学逐渐发展成为影像诊断学科。20世纪70年代,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技术开始在兽医临床应用,如用A型和D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动物的早期妊娠诊断,用M型超声诊断仪检查心脏。20世纪80年代,B型超声诊断仪在兽医领域被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兽医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后,CT和MRI等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在国内动物医院开始装配,兽医影像学学科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及技术
X线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方便、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被物质突然阻挡时产生的射线。X线的产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自由活动的电子群、电子群以高速度向同一方向运行和电子群运行过程中被突然阻止。X线管的阴极电子受阳极高电压的吸引而高速运动,撞击到阳极靶面而受阻时,其大部分能量(约99.8%)转化为热能,仅有约0.2%的能量转变为电磁波辐射,即X线。
X线机由X线管、变压器和控制器3个基本部分组成,此外,还有立柱、轨道、诊断床等附属机械和辅助装置。
1.X线管 X线管是X线机最主要的元件。X线是由X线管产生的,它是一个高压真空管,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①阴极,通常是一条长螺旋形钨制灯丝,双焦点X线管装有两条灯丝。它的用途是当通以低压电流使灯丝点燃加热时能发射电子,灯丝装置在阴极集射罩内,使电子成束地射向阳极靶面,因此改善了X线的焦点性能。②阳极,通常是一块钨靶,镶在铜制阳极体上,以阻挡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而产生X线和大量的热量。电子的撞击面称为焦点面,产生的热借铜柱传导出去。X线管内的阳极端,多连接一个防护的铜质阳极罩,其顶面有椭圆入射孔,使电子束能通过而入射于靶面,其侧面有圆孔,为X线的射出孔。另有特殊用途的X线管靶面由钼等金属制成。钼的原子序数低于钨,能产生较长波长的X线,即所谓的“软射线”,用于乳腺等组织的检查。③管壁,由特种硬质玻璃制成,用以固定阴极和阳极,并维持管内的真空。
2.变压器 变压器主要由一个铁芯、一组初级线圈和一组次级线圈构成,在初级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时,根据两组线圈的圈数比例关系,次级线圈的电压可以有一定的升高或降低。变压器也是X线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台X线机必定有一或两个X线管灯丝变压器和一个高压变压器,一般还有自耦变压器,有些还有整流管灯丝变压器等。
3.控制器 又称操纵器,是开动一台X线机的必备装置。控制器通常包括各种按钮或电磁开关、各种仪表、各种调节器、限时器、交换器、保险丝、指示灯等。其基本用途是调节管电流,以控制X线的量;调节管电压,以控制X线的质;调节限时器,以控制X线的照射时间,设置不同部位最佳投照条件,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影像。
二、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极短且以光速传播,其波长为0.0006~50nm。诊断用X线的波长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所产生的X线)。X线的波长介于γ射线与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短,肉眼不可见。X线除了具有可见光的一般物理性质,如不带电荷,没有质量,以光速和直线进行传播,在磁场不发生偏转,对所有物体都有一定程度的穿透力等,还具有以下特性。
1.穿透性 X线的波长很短,光子的能量很大,对物质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如动物体等。X线穿透的程度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及厚度有关,原子序数高或厚度大的物质则穿透的程度弱,反之则穿透的程度强。穿透程度又与X线的波长有关,X线的波长愈短,则穿透力愈强,反之则弱。波长的长短由管电压决定,管电压愈高则波长愈短。X线的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硫化锌镉和钨酸钙等,使之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是X线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 X线能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剂处理后显影。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呈黑色;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在胶片中被洗脱掉,显示出胶片的透明本色。依感光强弱不同,产生金属银沉淀的量也不同,便产生黑白对比的影像。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 物质受X线照射时,都会产生电离作用,分解为正、负离子。空气电离程度与空气所吸收的X线的量成正比,因而通过测量空气电离的程度可测出X线的量。X线的电离作用,又是引起生物学作用的开端。
5.生物效应 X线照射到机体产生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这既与细胞内重要分子受到激发和电离的直接作用有关,也与细胞周围化学改变的间接作用有关。X线的生物效应使组织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损害以至生理功能破坏。其被损害的程度,与X线量成正比,微量照射,可不产生明显影响,但达到一定剂量,将可引起明显改变,过量照射可导致不能恢复的损害。不同的组织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也不同,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如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对X线最为敏感;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如骨细胞等,则对X线的敏感性较差。生物效应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三、X线成像原理
X线能使机体组织结构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影像,首先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等特性。其次是由于动物组织本身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穿透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这样,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不同灰度的影像。在术语中,通常用密度的高与低来表达影像的黑与白。例如,用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或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术语表示物质的密度。动物体组织密度发生改变时,则用影像的密度增高或密度降低来表达。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和其影像密度是一致的。但是,X线片上的黑影和白影,还与被照器官和组织的厚度有关,即影像密度也受厚度的影响。
动物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黑白对比的基础。动物体不同组织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动物体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即比重大小,可概括分为骨骼、软组织(含液体)、脂肪和存在于体内的气体。骨密度高,X线吸收多,X线片上呈白影;肺组织含气体,密度低,X线吸收少,呈黑影;心脏大血管为软组织密度,但因厚度大,也呈白影。当有病理改变时,组织的密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就厚度而言,动物体组织结构及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在X线片上则产生灰度差异的影像。
四、X线检查技术
1.普通检查 主要应用于动物体组织结构中有较好的天然对比部位的检查,包括透视和摄影。
2.透视检查 主要应用于:①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如膈肌的运动、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排空等。②帮助和指导外科手术,如骨折整复、异物定位或取出等。③寻找病变部位、范围,为摄影检查作先期定位。其优点是简单、方便,可多方位观察,直接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并能立即得出结论;缺点是荧光屏上所显示阴影的亮度不够强,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早期病变或细致的结构不易显示,细微病变易漏诊,较厚或过于密实的部位也难以显示清楚。此外,对病变不能留有永久记录,不便于病变复查、对比等。透视检查时,应预先了解透视目的或临床初步意见,在被检动物确实保定后,将透视屏贴近被检部位,并与X线中心线相垂直,减小影像的放大和失真程度。透视检查时,先对被检部位作一全面观察,大体了解有无异常。当发现可疑病变时,则缩小光门进行重点深入观察,并与对称部位比较。透视用管电压为50~90kV,管电流为5mA左右。每个病例透视时间不超过5min,以间断曝光形式进行。透视检查必须十分注意防护设备的应用,必须遵守操作规定,如穿戴铅橡皮围裙与手套,使用防护椅等。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缩短透视时间,不作无必要的曝光观察。患病动物须作适当保定,以确保人员、动物和设备的安全。
3.摄影检查 为最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检查动物体各部位,常需照正、侧位片。其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好,可观察到较细小的变化;X线片可长期保存,作客观记录,便于复查时对比,以观察病情演变。其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费时较长,成本也高。常用的摄影检查位置的名词术语见表1-1。
表1-1 常用的摄影检查位置的名词术语
X线摄影检查时首先应确定检查部位和投照体位,X线编号登记、被检部测厚等。然后根据摄片曝光条件表选择并设定管电压(kV)、管电流(mA)、曝光时间(s)及焦点胶片距等。清理被检动物检查部位,尽可能去除覆盖的衣物、附着的药物和绷带等。选择大小合适的胶片并正确无误地准备暗盒上的铅号码,暗盒的放置要正确,X线中心线束要对准胶片中心,并调整缩光器使照射野不超过暗盒大小,并以恰好能覆盖被检部位为宜,以减少不必要的曝射。若投照动物狭长的部位,X线管长轴应与被检肢体或胶片长轴垂直;但投照长而宽的部位时,X线管的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以减少阳极效应(X线量的分布在阴极端较密集而在阳极端较稀少)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胶片曝光均匀。曝光时应在动物呼吸间歇或安静的瞬间进行,以免动物发生移动。
4.造影检查 在动物体组织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良好的天然对比条件,普通检查不能很好地显示。这时需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组织,产生密度差异,即用人工对比的方法使之显示。被引入的对比剂也称造影剂。对比剂可使动物体多数的结构和器官显影,从而大大地扩展了X线检查的范围。理想的对比剂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无毒性,不引起不良反应;②对比度强,显影清楚;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④易于吸收和排泄;⑤理化性能稳定,久储不变质。但目前所用的对比剂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造影前,患病动物禁食12~24h,使胃肠道排空,必要时进行灌肠。轻泻剂和灌肠常会使胃肠道产生气体。为了减少造影中胃肠道气体量,应在造影前4~12h给缓泻药。灌肠后1h内不应进行X线造影检查。使用温水和生理盐水灌肠。不使用肥皂水灌肠,因其对大肠黏膜有刺激性。许多X线造影检查需要对动物进行镇静或麻醉。麻醉应慎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胃肠道X线造影时禁忌全身麻醉,因为麻醉会引起胃肠道蠕动变慢。必须镇静时,使用吩噻嗪类镇静药。吩噻嗪类药物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较小。
(1)对比剂
1)高密度对比剂:不易透过X线,也称阳性对比剂。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钡剂为医用硫酸钡粉末,加水和胶(常用羟甲基纤维素)配制成钡糊和混悬液。通常以质量/体积(m/V)来表示浓度。钡糊(稠钡剂)的黏稠度高,含硫酸钡约70%(m/V),用于食道与胃的黏膜造影。硫酸钡混悬液(稀钡剂)含硫酸钡约50%(m/V),用于胃肠道造影(包括钡灌肠检查)。钡剂也可与产气剂、消沫剂共用,进行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以提高诊断质量。当怀疑有食道穿孔、食道瘘、胃肠道穿孔、急性胃及小肠出血、肠梗阻等时,应禁用钡剂造影,改用刺激性较小的水溶性碘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