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瀛山随笔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047525
  • 作      者:
    章建胜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瀛山随笔》其中有为政清廉且具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如《忠孝一生心》《“兄弟进士”造福桑梓》《抗倭英雄“八大王”传奇》;有对大山的感恩,如《读瀛山》《歙岭纪事》《“新安大好山水”溯源》;也有对亲情、友情、恩情的珍惜,如《忆父亲》《清明祭》《悠悠恩师情》等等。这些鲜活的人和事都是乡土的符号,也是拼接时代的元素。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事构建了古朴的时空,使“乡愁”的情感从形而上的修辞回到真实世界的感受里。
展开
作者简介
章建胜,男,1958年4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大专毕业,副研究馆员(副高)。受聘于浙江省淳安县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编纂《淳安村落》丛书。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浙江省文学学会《水浒》研究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一山一村一世界》、民间文学集《千岛湖风物故事精选》、历史文化丛书《杭黄高铁线上的明珠——文昌》,散文集《一山一村一世界》获淳安县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朱熹与瀛山书院
瀛山书院坐落在原遂安县西北陲的郭村,其创始人是邑人詹安,初名“双桂堂”。詹安是北宋熙宁年间举人,曾任浦江主簿,赠宣奉大夫,其著作后裔裒拾为《瀛山集》。书院开创伊始,主要吸取詹氏“群族戚子弟”入学就读,詹安“躬教五子,皆登科第”。其后,外地士子也慕名而“负笈往学焉”。到了詹安孙詹仪之时,由于硕儒朱熹经常“往来论学于斯”,于是书院声名大振,又由于詹仪之的侄孙詹骙于淳熙二年(1175年)高中状元,遂取“登瀛”之义,易名“瀛山书院”。詹骙高中状元后,官至龙图阁学士,宋孝宗赐詹骙及第诗云:
振鹭飞翔集凤庭,诏开闻喜宴群英。
已看射艺资能事,更觉人才在作成。
冀野乍空千里隽,桂林争占一枝荣。
他年共庆功名遂,莫负夔龙致主声。
此诗表达了孝宗喜得人才欢悦之情,并对詹骙寄以报效君主之厚望。
詹骙金榜题名,瀛山书院一时闻名遐迩,成为封建士大夫向往之所。明隆庆戊辰(1568年),宛陵周恪任遂安知县,曾鸠工庀材,大兴土木,规模益大。凡为屋二十四楹,其著者有格致堂、双桂堂、登瀛亭、大观亭、仰止亭、得源亭、朱文公祠(朱熹)、詹先生祠(詹仪之)等,兼有讲学、游览、祭祀三方面的活动内容。由于年久岁荒,书院圮塌,仅存大观、得源二亭,登瀛桥、“半亩方塘”遗址,及朱熹《咏方塘》诗碑刻(清代闵鉴重书)。2018年淳安县委、县政府将复建瀛山书院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20年6月瀛山书院复建工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瀛山书院重现古朴徽韵风姿,为干岛湖旅游再添新景点。
瀛山书院与朱熹的渊源,旧县志及《瀛山书院记》中,诸多名贤撰写的诗赋中有记载。据清郑禹畴《方塘赋》载:“遂邑西北之有瀛山书院也,宋熙宁时有詹安者,结庐其上,凿池引泉,注之以为方塘。厥后朱子访詹体仁(詹仪之,字体仁)于此,往来讲学,所题‘源头活水’之句,使人循环讽咏,其风轨皋然,如遇诸‘天光云影’间。”
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在方塘悟道,奠定了朱熹哲学思想的“始基”。据《遂安县志》及《康塘洪氏宗谱》记载,朱熹于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曾三次前往瀛山书院讲学。第一次“岁在辛卯”,即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第二次“淳熙甲午”,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第三次“淳熙己酉”,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朱熹为何多次前往瀛山书院?究其缘由,还得从朱熹与詹仪之的交往说起,据旧《遂安县志》载:“詹仪之,字体仁,绍兴年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权尚书事,知静江军府事兼两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知信州,时朱文公、吕成公(即吕祖谦)俱在鹅湖,往复问辩无虚日。及帅广东(詹仪之曾任两广经略安抚使),以濂溪(即周敦颐)旧治立祠曲江上,而宣公(即张栻)为之记。”又因“论广盐官鬻之弊”“代者飞语中之,责授安远军司马袁州安置。光宗登极,念仪之故官僚,许自便,既归而没”,朱熹对詹仪之的贬官深以为恨,朱熹在《怀詹帅书》书信中提到“今乃以区区一方盐策之故,轻去朝廷,识者不能不以为恨”。詹仪之复信朱熹曰:“居官之法,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现存《朱文公文集》中,朱熹与詹仪之往复书信可谓多矣,詹仪之及其夫人死后,朱熹又为其撰写祭文,不仅示以哀悼之情,而且认为詹仪之是“笃志力行,以期入乎圣贤之域”(《祭詹侍郎文》)的学者,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詹仪之与张栻、吕祖谦的关系也甚是密切。乾道年间,张栻任严州太守时,吕祖谦为教谕,詹仪之“日以问学为事”。淳熙二年,詹仪之知信州时,吕祖谦邀朱熹、陆九渊鹅湖相会,“往复问辩无虚日”,詹仪之此时任信州知府,不仅参与而且给“鹅湖之会”以鼎力资助。“詹体仁辟斋于便坐,以其虚且长也,题之日虚舟。”张栻、真德秀为之写有《虚舟斋铭》。张栻还应詹仪之的请求,为其伯父左中奉大夫直秘阁詹至撰写墓志铭,朱熹为其书并题额。朱熹、吕祖谦、张栻,当时被称为“东南三贤”,詹仪之与“三贤”的私情友谊甚为深厚,应詹仪之邀请,“三贤”曾前往瀛山书院讲学论道。群贤毕至,山川增色。
“方塘悟道”,奠定了朱熹哲学思想始基。所谓《咏方塘》诗,乃针对“半亩方塘”而发,是朱熹对自己探索理学经历的写照。“半亩方塘”,本为詹家修建瀛山书院时所凿,供“游憩”之地,朱熹悟道功深临流触发,写下了《咏方塘》千古绝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是实指,离方塘二里许,有源头村,方塘之水来自源头活水,经水渠注入方塘;“渠”也是实指,朱熹将自然风貌与内心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源头活水注入半亩方塘,方塘才能清澈如镜,人的认知也一样,认识事物要“即物穷理”,方能获得真知。“宋熙宁时有詹安者,凿池引泉,注之以为方塘。”朱熹虽临流即兴赋诗,但随着他哲学思想的升华,往往会赋予诗歌以新的蕴含,“豁然一旦悟道此间”。王畿在《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觅古寻踪说遗风
朱熹与瀛山书院
读瀛山
家乡的那条瀛溪
康塘觅踪说朱熹
歙岭纪事
“新安大好山水”溯源
芹川——古韵遗风今犹存
人间烟火味,芹川佳丽地
淳安县博物馆走笔
“一县三魁”拾遗
千年“忠孝传芳”古村——章村
纪晓岚为毛绍睿撰写墓志铭
鲜为人知的“乡饮宾”
横沿古镇忆旧
乘风源隐逸唐朝皇族
武强溪畔知洪绍
探访毛家村
一个神仙到过的地方——王家源
千年沧桑话毛家
寻访太阳山
第二辑 乡村记忆话乡愁
“耕读传家”话淳安
古韵赤川口
悠悠石板路
难忘童年小人书
那年那月那春联
不经历一次春运,你怎能读懂故乡
乡村电影
儿时的乡味
童年趣事
乡村广播
番薯蕴乡愁
乡愁里的郁川河
秋收走笔
黑白电视机
悠悠恩师情
两位抗日先遣队士兵落户杨家村
火熄
我家那台缝纫机
算盘
乡村供销社
乡村小镇刻碑人
溪埠头的记忆
又见炊烟
貂山章氏的“乡饮宾”
剃头匠炳炎伯
捉虱记
05省道(淳安段)诞生记
遂绿茶厂茶事记忆
第三辑 人间烟火味醇厚
清明祭
开门头一宗
杀年猪
蒲扇
松明灯
炊烟
田间见闻
寻访最美河流
九华山纪游
秋游杏花村
如此之孝
秀水饭店
忆父亲
第四辑 新安江岸多才俊
状元詹骙考略
徐畛与《杀狗记》
何梦桂其人其事
“睦州诗派”诗人方干
忠孝一生心
誉满池州乡贤何绍正
“兄弟进士”造福桑梓
抗倭英雄“八大王”传奇
怪医二木
闪光的事业
余利富的故乡情结
赓续国茶四代人
最是文化能致远
千岛湖畔种葛人
第五辑 民间风雅韵悠悠
秋千露台——中国年里的“精气神”
淳安民歌里的爱情
歙岭“金牛潭”传说
开山葫芦
石塘天子,康塘将,伊家坞出娘娘
苏家畈村出了个苏娘娘
朱元璋与“万岁岭”鸠坑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