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圣人的“心学”到底是什么?指引生活的良方OR会补但补得不多的“鸡汤”?读懂悟透200余句圣人语录精华,入世治事轻松通透,为人处世得心应手
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传习录·答顾东桥书》
【注释】
心的本体是人的真实人性,真实人性就是天理。比如有真实孝顺父母的心就知孝顺父母的理,否则即无此知;有真实忠君的心就知忠君的理,否则也即无此知。天理难道可以存在于
心外吗?
关键是,是否真实。“诚”在《大学》中的定义是“毋自欺”。从某个角度讲,做到不自欺,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于上青天”,但这可能就是修的方向和目的。外在说教为虚,内心体悟为实。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
——《传习录·答顾东桥书》
【注释】
既然万事万物之理不存在于心外,而动不动就一定要说穷尽天下之理,这大概是因为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情不自禁地向外寻求天下事物的道理,以弥补或增加心中的良知吧……
真正想要什么,真正缺乏什么,其实是每个人潜意识里的深刻存在。因为深刻,所以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发现或认识到的。
目录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_1
简单说,什么是良知 _19
简单说,为什么要致良知 _49
如何致良知,如何格物 _67
洞察私欲 _127
知行合一 _177
什么是本体,什么是一 _191
引喻杂谈 _237
解决今天的问题 _269
编后记 _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