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了大量的图形和表格,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是心脏电生理医师的案头书。
心脏电生理学是快速、持续发展的领域。当编写《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手册》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这个领域的临床医生和学习者提供一本完整的、简明的参考书。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本对在电生理科轮转的心脏内科医生、从事电生理工作的医生和在电生理实验室工作的电生理技师均有裨益而又简洁明了的工具用书。这本书将作为读者的临床知识库和其自主学习的指导用书。
在这本手册的第1版出版后的数年里,电生理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技术学进入了临床领域。《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手册》第2版较第1版的内容有所增加,同时对原有内容做了扩展,例如,包括常用切面解析图谱的心腔内超声;聚焦包括线性消融的肺静脉隔离技术、后壁隔离技术、瘢痕的均质化处理和上腔静脉/左心耳隔离术;希氏束起搏技术;CRT起搏技术,包括多部位起搏技术、多点起搏技术、左心室内膜起搏技术;左心耳封堵术等。最后,这本书增加了新的知识和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发表的新证据。
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书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并感谢大家的支持。
临床电生理学和介入电生理学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电生理学主要是通过记录心腔内电位、希氏束电图和程序电刺激技术研究电生理现象和机制等,直到1985年前后射频消融治疗W-P-W综合征后,介入电生理学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根治一种疾病的学科。其后,临床介入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几乎所有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以通过消融达到根治,从而使临床电生理学医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20世纪90年代心脏起搏器技术日臻完备,随之而至的是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和植入式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拓宽了经典意义上的心脏起搏治疗。对心律失常中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等疾病的认识和基因研究,使我们对获得性和基因突变相关的离子通道病有了新的治疗期盼。21世纪电生理学和起搏学的发展是临床心血管病学最耀眼的成果。
由主编杰森·G. 安德拉德博士与多位知名学者联袂编写的第2版《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手册》,是一本难得的有关临床电生理学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的案头书。正如主编在前言里说的,这本书对临床电生理学医生、接受电生理培训的医学生、心血管内科医生和从事临床电生理学工作的技术人员都很适用。很显然,这本书所介绍的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临床实用性,内容涉及了临床电生理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的各个方面,因此我非常愿意将此书推荐给心律失常和电生理学医生,以及在心血管内科学习的专科培训者,希望本书能为他们所用,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伙伴。
我愿意作为一个抛砖引玉者,让这本书为电生理学医生和技师引路,为致力于在电生理学临床上努力学习的人点上一根蜡烛,照亮探索和学习电生理学的黑暗小路,走进光明的电生理学殿堂。由于译者学识和经验所限,本书中如有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同道指正。
目 录
第1章 基础知识1
第2章 电生理学研究和操作36
第3章 电生理学研究:一些特殊方面91
第4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1
第5章 旁路及其概念140
第6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5
第7章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78
第8章 心房扑动和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190
第9章 心房颤动206
第10章 室性心动过速251
第11章 窦性心动过速289
第12章 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296
第13章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308
第14章 心脏性猝死和遗传性心律失常351
第15章 晕厥383
索引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