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实用内科学
0.00     定价 ¥ 7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7868406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靖,女,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深造进修学习。对于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慢性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特别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现为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委员会委员,枣庄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枣庄市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分会委员、枣庄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枣庄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发表国家及省级5篇,科研3项,其中3项科研均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沙春梅,女,1980年3月23日出生,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主管护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内科工作十年,对内科常见病的护理以及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2年调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2015年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2019年调入便捷通道任护士长一职至今。目前兼职山东省枣庄市社区护理协会秘书,先后参与发表论著两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张健,2015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毒与职业病学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急诊专科医联体理事,德州市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州市医师协会急救医师分会委员,获德州市三八红旗手、德州市百佳医师、德州市医疗急救提升年先进个人、德州市院前急救技能竞赛三等奖荣誉称号。德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有论文《血清S100A12与OSAHS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性探讨》。曾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实用内科学》:
  急性脊髓炎是由免疫或感染等原因所诱发的脊髓急性炎症,是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而中毒、血管病、代谢疾病、营养障碍、放射性损害所引发的脊髓损伤,通常被称为脊髓病。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临床特征为病损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缺失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如尿便功能障碍。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确,1975年亚洲流感流行后,该病发病率一度明显增高,证明本病与病毒感染相关。常见于2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对亚洲流感后患者流感A、B病毒抗体滴度测定和患者脑脊液病毒抗体及特异性DNA的测定均显示病毒对脊髓的直接损害可能是主要原因,但尚未直接从病变脊髓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推测病毒感染的途径可能为长期潜伏在脊神经节中的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沿神经根逆行扩散至脊髓而致病,或者病毒感染其他身体部位后经血行播散至脊髓。根据其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疫苗接种等病史,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本病更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所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而外伤和过度疲劳可能为诱因。
  【病理】
  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段最为常见(74.5%),其次为颈段和腰段。病损为局灶性或横贯性亦有多灶融合或散在于脊髓的多个节段,也可累及脑干或大脑,但较少见。病变多累及脊髓灰白质及相应的脊膜和神经根,多数病例以软脊髓、脊髓周边白质为主。肉眼观察受损节段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可见受累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镜下可见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有时也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虎斑消失,尼氏体溶解,胞核移位,白质中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病灶中可见胶质细胞增生。早期患者病变主要集中在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渗出和髓鞘脱失,病变严重者有坏死,可融合成片状或空洞,在这个过程中亦可以看到胶质细胞增生,以小胶质细胞增生为多见,若吞噬类脂质则成为格子细胞而散在分布于病灶中。后期病变部位萎缩,并逐渐形成纤维瘢痕,多伴星形胶状细胞增生,脊髓萎缩变细;脊膜多伴原发或继发改变,多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炎细胞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后期则可出现血管闭塞。
  【临床表现】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及秋冬相交时为多,各年龄组和职业均可患病,以青壮年和农民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散在发病。
  患者多在脊髓症状出现前数天或1~4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伴尿便障碍。多数患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临床表现多变,取决于受累脊髓节段和病变范围。
  1.运动障碍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一方面可能胸段脊髓较长,损害概率较大;另一方面由于T4为血管供应交界区,容易缺血而受到炎症损伤,因此胸髓病变以T4部位多见。表现为双下肢截瘫,早期主要表现为脊髓休克现象,呈弛缓性瘫痪,病变水平以下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多为阴性,腹部及提睾反射消失。一般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脊髓失去高级神经中枢的抑制后,短期内尚未建立独立功能,因此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休克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从数天到数周不等,也有多达数月的情况,后者少见。一般持续3~4周,其时间跨度与脊髓损伤程度和并发症密切相关,脊髓损伤完全者其休克期较长,并发尿路感染、压疮者,休克期更长,甚至数月至数年无法恢复。经过积极治疗后,脊髓自主功能可逐渐恢复,并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即瘫痪肢体肌张力由屈肌至伸肌逐渐增高,腱反射逐渐增高,肌力恢复始于远端,如足趾,逐渐膝、髋等近端关节运动逐步恢复,甚至可恢复行走能力。若脊髓损害完全,休克期后可以出现伸性反射、肌张力增高,但肌力恢复较差,尽管其脊髓本身神经兴奋性有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水平。脊髓损伤不完全的患者,下肢可表现为内收、足内旋,刺激下肢皮肤可引起肢体的抽动。严重损伤患者,在其足底、大腿内侧或腹壁给予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肢体痉挛,伴出汗、竖毛,甚至出现二便失禁,临床上称该现象为“总体反射”。该类型患者预后大多不良。部分患者并发症较少,但截瘫长期恢复不佳,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可能与脊髓供血障碍或软化相关。
  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痪,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而出现呼吸困难。若病变部位在颈膨大,则出现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和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段病变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腰段脊髓炎胸腹部不受累,仪表现双下肢弛缓性瘫痪,骶段病变则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和锥体束征。
  2.感觉障碍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呈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有的患者在感觉缺失上缘常有1~2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带,病变节段可有束带样感觉异常。少数患者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样的感觉障碍,出现同侧深感觉和对侧浅感觉缺失,主要是因为脊髓炎的局灶性损伤所致。骶段脊髓炎患者多出现马鞍区感觉障碍、肛门及提睾反射消失。另有一些儿童患者由于脊髓损伤较轻而无明显的感觉平面,恢复也较快。随着病变恢复,感觉障碍平面会逐渐下降,逐渐恢复正常,但恢复速度较运动功能恢复更慢。甚至有些患者终身遗留部分感觉功能障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肺脓肿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
第六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七节 呼吸衰竭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心力衰竭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四节 急性心包炎
第五节 心源性猝死
第六节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 急性胆囊炎
第五节 急性胰腺炎
第六节 食管癌
第七节 大肠癌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 脑出血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
第四节 急性脊髓炎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尿路感染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
第四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三节 甲状腺危象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第五节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第六节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
第七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五节 淋巴瘤

第八章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节 系统性硬化症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四节 痛风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