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与救援1)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尽快用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装备扑灭初期火灾并控制火源。2)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人员和物资。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必要时用毛毡、湿草帘堵住下水井、窨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3)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绝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当火势被控制住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4)液化气体类火灾扑救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5)爆炸品火灾扑救
对于爆炸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6)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扑救
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7)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扑救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扑救比较复杂,应针对具体物质具体分析。
8)毒害品和腐蚀品火灾扑救
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9)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扑救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放出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
(2)人员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1)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现场急救
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光气、双光气、二氧化碳及氰化物气体等统称为窒息性气体,它们引起急性中毒事故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对于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应当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的急救措施。
①“一戴”。施救人员应立即佩戴好输氧或送风式防毒面具,无条件时可佩戴防毒口罩,但需注意口罩型号要与毒物防护种类相符,腰间系好安全带(或绳索),方可进入高浓度毒源区域施救。
②“二隔”。由施救人员携带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尽快将其戴在中毒者口鼻上,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便携式供氧装置(如氧气袋、瓶等)供其吸氧。此外,毒源区域迅速通风或用鼓风机向中毒者送风也有明显效果。
③“三救出”。施救人员在“一戴、二隔”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将中毒者移离毒源区,进一步做医疗急救。一般以两名施救人员抢救一名中毒者为宜,这样可缩短急救时间。
2)常见气体中毒的急救措施
①硫化氢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冲洗,然后就医。眼睛接触者,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清水冲洗不少于15分钟,然后就医。吸人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掉被污染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休息;吸入量较多造成呼吸困难的,要及时输氧,送医院治疗;吸人量大造成呼吸停止、窒息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待恢复呼吸后,送医院治疗。
展开